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考试必过笔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考试必过笔记一.〈寡人之于国也〉1,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反对兼并战争,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注重教育,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以民为本.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 答: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3,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跟其他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答:A狗彘
2、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比,反映出统治阶级腐化奢侈和下层人民生命难保。 B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揭示统治阶级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C这一段说明什么道理———应该端正态度,实行王道。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答:A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几层意思?———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有五层意思。 B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发展蚕桑、家禽、农业、教育。 C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注意教育。 D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排比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答:A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养生丧死无憾。 B这里体现出孟子怎
4、样的治国思想?———以民为本。 C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归纳,演绎。 D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二,〈秋水〉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思想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中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
5、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答: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的论证方法颇有特色,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在论证中又多用形象比喻来说明抽象道理,其中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其中又包含性质相似的类比论证,如"拘于虚"之进
6、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便是类比论证法,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巳知己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便是对比论证.5,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答:A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有限的秋水与无限的大海构成对比关系。 B这两种景象的展现暗示出怎样的哲学道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C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的说理文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寓言故事说理,将抽象说理
7、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充满想象力和浪漫色彩。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答:A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人的认识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B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排比:层次清楚说理有气势。 C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类比。7,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答:A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旨意———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有限,因而认识也有限。 B这里
8、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