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

ID:11404735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将德育渗透于无形过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分地关注了教材,关注了自己,关注了教学任务,关注了圆满的教学过程,却忽略了存在于课堂之上的活生生的学生们,我们总希望学生能够像我们一样地思考,但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也变得势利了、功利了,他们不再动脑筋,却学会了察言观色,老师怎样高兴,他们就怎样回答,完全看老师的脸色行事。这哪里是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质是在充分发挥老师“指挥棒”的作用:你指哪他打哪,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而我们还在这感叹着学生怎么就那么不合时宜。其实德育的渗透过程

2、也是因此而变得生硬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改变德育教学的这种尴尬的局面了吗·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育人空间,语文教师只要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遵循德育规律,就可以把德育渗透于无形,让德育如和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以下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对策。71.结合背景,拉近学生与文章写作背景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渗透。如教学巴金的《灯》,如果脱离写作的时代背景,用《灯》来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它的象征意义仍旧存在,这也是《灯》历久不衰的

3、生命力之所在。但是这样脱离了它的写作背景,学生就无法理解巴金为什么大半夜不睡觉,一个人在走廊里“窒闷”,而远方山脚下的一盏豆大的灯光就能让他浮想联翩,甚至终于让他摆脱掉了什么,他又“微笑”了、得到了解脱。有的学生还会认为巴金在那一年肯定是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呢……凡此种种都为讲解《灯》的象征意义蓄了很好的势,这时候老师再适时地引入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巴金式知识分子的苦闷,并最终为巴金的巧妙构思所折服了。这样的德育渗透不做作,又能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2.求实务实,随想随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4、惯。在讲授沈括的《采草药》时,一定要介绍《梦溪笔谈》的体例,它是一部笔记体的学术著作,“可为什么非要把它定义为笔记体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和学生们进行多种大胆的推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沈括一定是在每次实地考察之后,有随时随地记笔记的习惯,最后他把毕生的经历进行加工整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的头脑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火花呢,如果我们能常动笔把它们及时地记录下来,不是可以积累很多材料和知识了吗·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日积月累才会成功的思想渗透给了学生,让他们做好学习总结的工作就

5、做通了。73.让学生树立起优秀的人格品质,重塑自身形象。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评古论今,纵横捭阖,气势恢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都江堰》便是其中一例。那李冰父子本来只想做好本职工作,为一方百姓的生活谋福祉,从未想过立功扬名,结果却流芳百世,为世人所景仰。这时候如果教师顺势提问“李冰父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呢·”学生就会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大家就会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李冰父子心存百姓,凡事都踏踏实实地去做,而对于功名利禄却看得很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才成就了他们的品德和为人,赢得了万民的心。学生明白了这点

6、,就会自然地把李冰父子的德行与当今一些腐败者进行对比,从而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的正义感。74.恩格斯在《在马克思的墓前的讲话》中这样评价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学生很不理解:既然有敌人,怎么会没有私敌呢·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拓展点,教师可以抓住不放。我告诉学生,参加马克思葬礼的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是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是很重的,甚至他的政敌们都为他的死而感到惋惜,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马克思为人处世很公道,对事不对人,他向世界宣传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要帮助的是整个无产阶级

7、,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出于私利,他具有一个伟人应具有的一切品格。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的道理。5.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程度已经大打折扣了,不仅当面就直呼其名,还理直气壮地与老师辩论,称姐称弟,师道的尊严早已经荡然无存了。韩愈的《师说》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国将兴,必先尊师而重傅”,尊敬师长,正己正身,也是时代和一个人自身修养的最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做相应的渗透,更可以增强其实用的效果。6.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坎坷,那

8、么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作出选择呢·在教学《与妻书》时,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篇语言较为浅近的文言文,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之后,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一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林觉民在忠孝不能两全时,做出怎样不得已的选择。他给妻子的一封遗书,实际是在阐述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告诉我们“亲人之爱”要服从民族大义的道理。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