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5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5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5摘要: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效率的源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已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许多国家政府已经将集群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随着集群的“遍地开花”,如何保持本土化集群的持久竞争优势,如何使“嵌入型”集群扎根,都是当前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各国集群的实践看,根本路径在于采取以创新为导向的“本土化”策略,将企业置身于本地的网络中,从而促进集群持续的创新。 关键词:网络本土化;地域根植性;学习效应;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
2、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585(2004)06-0070-05 一、“本土化”策略的提出 迈克•波特(新竞争经济学,1990)认为,产业集群是许多竞争性或者互补性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合。这些集群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而被称为地方产业集群(1ocalclusterofindustry)或者区域集群(Regionalcluster)。集群的区域性、地方性决定了集群必然具有本土化特征,也只有本土化才能使集群扎根于本地,真正发挥集聚的竞争优势。“本土化”具有双重含义
3、,一指集群的“地域根植性”(embeddedness),二指集群产品创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根植性”是波兰尼首先提出的,旨在研究社会制度特征及社会网络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在1985年指出根植性的内涵,认为那种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人脉关系网络中的经济活动是最具有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社会学者巴格那斯(Bagnasco)提出“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概念,也强调了网络的本土化是成功的产业区的标志,特定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及特殊的产业氛围是产业区运转顺
4、畅的关键因素:史德泊(stoper)分析了地方的传统习俗及规则、本土化的制度安排是促使生产体系的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化”的内涵和特点,就产业集群而言,“本土化”主要是基于集群的区域文化环境及本地企业间、各机构间的网络协作关系,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 二、集群“本土化”策略的内涵 (一)集群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环境的基础上。 以血缘和亲缘造就的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粘结性,促使集群中的企业紧密联系,相互信任与合作,这样的集群不容易从地域上转移,而且具有很强的内在成长
5、性和整体扩张性;集群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本土化色彩,如浙江温州模式就是一种本土化的家庭式个体经营方式:本地独特的传统技艺促使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集群进一步专业化分工,生产的专业特色品是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例如意大利和浙江的轻工业集群,都是扎根在传统的手工艺术和本土文化基础上,具有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市场的占有份额大,据统计,仅意大利的66个集群每年出口额就占整个国家出口额的40%以上。 (二)集群网络的本土化。 1.网络关系的本土化。哈里森(1992)指出
6、,集群中的经济行为是深深扎根于本地的经济联系中,这些经济关系是由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构成的。第一,产业网络的本土化。它是指由“供应商网络———生产制造网络———销售网络”组成的完整的产业网络,完全地根植在集群区域内,而不是通过复制的方式移植到集群内。这样的集群产业链衔接紧密,下游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上游供应商,并与许多原材料包装、零部件生产等中间配套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本土化网络的专业化分工明细,网络的生产功能和贸易功能相互依托,并行发展可以促进集群网络更加发达,集群优势更加明显。
7、第二,地方性人脉网络的形成。集群中的企业和个人频繁而非正式地相互学习和相互作用,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等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人脉网络,从而产生了“默会性知识”。这个概念是由波兰尼(1962)提出的,它是基于本地企业的长期交往而产生的,使得个人对本地的环境形成高度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强烈地影响了地方企业的经济行为,他们通过这些地方性的人脉网络,不仅能获取经济资源如稳定的顾客群及协作关系,从而降低交易的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 2.网络资源的本土化,集群网络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地技术、知识、信息、人才及物资
8、资源。这些要素和资源的本土化,是集群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产业链的本土化特别是地方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龙头企业)力量雄厚,能使地方孕育出许多的人才、技术和知识资源,促进集群档次的升级。一旦集群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丰富便捷的信息渠道,即网络资源被本地充分保留、吸收和培育,集群的地域根植性就越强,特色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功能更新就更快。 (三)集群制度安排的地方适应性和服务配套性。 以制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