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92858
大小:272.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1
《广州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选择*本项研究是广州市委政研室委托的调研课题。主持人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必良教授。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负责提供统计数据。增强广州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是广州进一步发展的基本任务。而确定和培育主导产业关系到广州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关系到如何提高广州市的经济竞争力以及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与扩张功能,关系到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以怎样的格局进入新世纪,因而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如何确定广州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是近些年来人们反复争论的问题。由于多数的研究缺乏充分的计量经济研究,因而所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案在没有实证支持下难以被学术界认可,政
2、府决策部门更难以随意采纳。因此,本研究从分析广州主导产业的现状入手,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出广州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案,并阐明相应的政策主张与对策措施。一、广州主导产业及其政策分析正确分析广州主导产业及其政策现状,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广州发展的资源优势、帮助我们确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帮助我们重新确定主导产业培育对象,是我们确定未来培育新主导产业和制定合理、科学的产业政策的前提。广州市主导产业从建国后开始发展经历了商业贸易、工业和第二与第三产业并重的三个发展阶段,到九十年代以后,提出扶持发展六个支柱(高科技制造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商品
3、流通业、旅游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和一个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的产业政策,并提出了继续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有效地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广州现有产业结构有如下特点:一是初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但第二产业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力相对不足,未能有效地为服务也就是说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按国家统计局的“次大类”分类标准,在全部56个行业中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的产业有18个之多,比重最高的行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13.39%)、交通运输业(10.21%)、商业(9.80%)、社会服务业(6.25%)、建筑业(6.07%)、化学原料
4、及化学制品业(3.07%),这几个产业1991年到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分别是29.86%、21.68%、28.47%、40.71%、29.07%、24.64%,除交通运输业外,其它产业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7.31%,按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0%、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产业可以为主导产业的标准,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业、商业、社会服务、建筑业是目前广州经济的主导产业。现有这几个主导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总和为39.65%,还未超过GDP的50%,与上海四大产业就占GDP的60%以上有很大差距。相比之下广州第二产业发展就显极不相称,我市第二产业结构与体系,经过二
5、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很快,但基本是“同构放大”14,没有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模式,强调自我表现服务的配套齐全,工业部门齐全,但重点不突出,资源运用力量分散,普遍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面向全国或全世界大市场的龙头企业,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未能形成“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的工业化模式,低效的劳动生产率使工业仍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部门(1997年末统计,全市从业人员构成为第一产业21.77%、第二产业38.04%、第三产业40.19%),在促进服务业方面缺乏有效的支撑力。在工业产业中只有建筑业可以成为主导产业,还未真正形成有规模的工业主导产业群;据1997年统计,在工业行业中,
6、绝大部分行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都很小,只有石油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比重超过1%,但最高也不超过4%。二是对提高竞争力起关键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发展后劲不足。对经济发展、提高效率和开拓新消费领域起决定作用、代表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科技行业是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其发展尤不理想,广州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从1991年到1997年,虽然增长速度快、慢不一(36.85%、11.30%),但总体来说,到1997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很小,只有1.46%和
7、0.86%,高水平、高附加值、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尚不能对经济发展特别对开拓新消费领域和提高生产率起更大的推动作用,使广州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三是产业导向性不明确,对主导产业的培育缺乏有效措施来推动。虽然提出了六大主导产业和三次产业发展战略,但并未能营造一个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尤其在资金投入的产业导向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培育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政策、就业政策、资源市场政策、国有资产管理和流动盘活等方面,缺少统一协调的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虽然在“八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