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57406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大班幼儿游戏规则意识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班幼儿游戏规则意识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内容摘要:本文就几个情景中幼儿的表现做出了分析,其根源在于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不强,导致这一现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幼儿的自觉性不够。教师可以用暗示法、图示法、提醒法、趣味法这四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掌握和遵守游戏规则。问题的提出:什么是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在游戏中有怎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关键词:区域游戏方法规则意识一、现状情景一:一到区域游戏的时间,活动室就成了热闹的菜市场。Abow和Allen这对双胞胎兄弟正忙着把积木从这个区域搬到那个区域,然后又跑到小超市把自己购买的东西又藏到了教室的角落里。情景二:Jery、
2、Tank、Junson这几个男孩子总是呆在建筑区了玩枪战游戏,搞的建筑区里乱七八槽,一片狼藉,不时的还发出“碰碰”的声音。、情景三:活动室里还间断的冒出另人心乱的吵架声:“这是我的,你抢我的东西,我告诉老师。”“老师,他把我刚刚搭好的楼房弄倒了”“老师他来捣乱”。相对于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更需要幼儿形成强烈的规则感,知道如何选择区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和同伴合作游戏、如何尽可能控制自己的音量来保持教室的安静、如何向老师求助等等。幼儿第一次进入区域,由于缺乏对规则的了解,如“菜场”的场面自然是再所难免。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幼儿做规矩,指定很多规则来约束和控制幼儿
3、,但它只能对某些幼儿起作用或者只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效果。如何给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富有吸引力的环境让幼儿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呢?我们必须重视细节处理,内化规则意识,巧妙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在区域游戏中玩出规矩来。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4,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四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一、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
4、们采用进门挂牌、贴名字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美工角,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让幼儿形成一种规则;当椅子坐满的时候,先到其他区域去玩,等椅子空了再来,避免一个区域因为人数过多而引发纠纷。再如益智区,我们投入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暗示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二、图示法。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而且鞋印画得十分有趣。我们将一双又摆放正
5、确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了训练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而且效果非常好。如在巧手区要求幼儿有规律地串珠珠,我们便在墙上画有一排小姑娘,其中一个小姑娘戴上一串美丽的珠珠,要求幼儿给其他的小姑娘戴上美丽的项链;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用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
6、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积木的筐子表示这是积木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时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三、提醒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人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4教师可将幼儿部分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如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控制好音量。当幼儿声音过响时,教师可以轻轻地提醒他:“我听不到好听的音乐了,你们能安静一些吗?”应避免放激烈的音乐或者是幼儿
7、熟悉的歌曲,以免跟唱。也可以通过语言提醒和动作提醒。如当幼儿由于不理解规则而干扰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样好吗?”“应该怎么做更好?”“我们……好吗?”“请你……好吗?”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角色区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扔在地上,就走过去抱起娃娃说:“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睡地板着凉了,妈妈,快抱娃娃上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行为提醒,既纠正了妈妈扔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幼儿间的提醒一般适合于区域活动的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