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45496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追求语文教育路上的别样风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求语文教育路上的别样风景论文一晃已经是20年过去了。从教20年以来,萦回在我耳畔的是这样一个常记常思、常想常新的问题——什么是教育?情感告诉我,教育,是一颗爱心。没有爱心,就孕育不出健全的人格。经验告诉我,教育,一晃已经是20年过去了。从教20年以来,萦回在我耳畔的是这样一个常记常思、常想常新的问题——什么是教育?情感告诉我,教育,是一颗爱心。没有爱心,就孕育不出健全的人格。经验告诉我,教育,是一种创新。缺乏创新,就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理想告诉我,教育,是一份责任。失去责任,就锻造不出美好的明天。20年来,我牢记陶行知先生这样一句话:像屋檐水一样
2、,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选择教育,是我的不悔;教育的道路,风光独好!——沈坚年轻、斯文、俊气,儒雅、谦和、严谨,课堂上激情诗意、管理中坚韧踏实……谈到星海学校的沈坚校长,众多的评价中经常出现这些关键词。这些评价来自学生、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职工,同样也来自对星海学校有着短暂接触的客人。熟悉他的人听到这些语言,都会由衷地说:“是的,沈坚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么,年轻的校长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在他的自我介绍中写着这样一条格言:“我的人生哲学:任何成功都源自于激情,产生于坚
3、持。”他就是用卓越的实践恪守着自己的信念,“激情”使他充满智慧,“坚持”令他永不停步。一、教育是发现与创造的艺术沈坚告诉我们,他常记得高尔基的一句话:“照人的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他也记得美国芝加哥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隆作的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对象是120名在各自领域里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人,如超级明星,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钢琴家、雕塑家,世界游泳冠军等。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有恰当的条件,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成为较有才华的人。人类的潜力比测出来的要高得多,有天资的儿童比我们想象的多。工作伊始,沈坚就相信,孩子们都能
4、在课堂上拥有出色的表现,关键是老师能不能为孩子们创设展示美丽的舞台,能不能给孩子们提供恰当的成长条件。因此,他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让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成为最有才华的人。1993年8月,已经有着5年小学教学经历和1年中学教学体验的沈坚,被聘任为昆山市周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由此,他开始系统地思考教学效率的问题。回首六年来的教育历程,沈坚说:“我在教学上最大的骄傲是我与学生们有着亲密的师生关系。我能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地去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去关注他们对我的需求。我开始觉得,我的教育生命活在学生的期待中,于是,我提出了‘育人先育心’的教研
5、话题。”1994年,因有感于语文教学的“唯课本、狭窄化”倾向,沈坚从学校培养义务小导游的举措中得到启发,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入了语文教学,取得了意外的收获。提起当时的情形,沈坚校长至今仍是感慨良多,“在周庄古镇西隅有一个‘迷楼’,那是上世纪前期柳亚子先生和吴江、周庄一带的南社成员以诗会友、诗论天下的地方。我在语文课堂上偶然提起了柳亚子先生,思路敏捷的同学们即刻联想到了迷楼。开始,我并没有当回事,后来,我在一位同学的作文中再次看到了孩子对迷楼的关注,读到了孩子对家乡爱国传统的热爱。作文中这样写道:‘迷楼,我的家乡最爱,虽然我只知道它是一个革命的地方。
6、’此时我才意识到这是多么重要的乡土教材,有心的孩子提醒了我。”于是,沈坚带着学生们以“迷楼”景点为基地,着手研究二十世纪前期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和吴江、昆山、浙江一带的南社成员以诗会友、以诗论天下的相关作品。他还走访了地方志专家刘冀老师,搜集相关资料,和班上同学一起整理并翻译柳亚子、王大觉、叶楚伧、陈去病等著名南社爱国人士的诗篇。回忆起那段历程,沈坚告诉我们,“许多诗句至今萦绕耳畔、镌刻心中,如‘投笔从戎信可儿,儒冠误我不胜悲。中原胡马横行日,大陆潜龙起蛰时’(柳亚子《送楚伧北伐》)、‘未得荷戈事北征,犹能草檄驰幽并。一千一百十余字,字字苍生痛哭声’
7、(王大觉《讨袁贼檄——七绝》)等。”通过研究,学生们认识了《南社丛刻》,知道了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地方刊物《新周庄》,了解了家乡曾经成立中国第一个设在乡镇的红十字会等内容,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促进了课外阅读,学会了比较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由此,沈坚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教学与地方文化结合的重要性,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理解了教育必须走向生活,教育应该链接历史,才能焕发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他为此撰写了论文《结盟南社、落笔千钧》发表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也因
8、此成为了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会员,得到了柳亚子侄孙柳光辽教授的亲切指导。教育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南社的研究使沈坚深受启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