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45048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白山小学孙阳一、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作为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重要手段,也因此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那么目前的数学教学在情境的
2、创设上存在那些问题呢?1、教学情境的创设过分突出“兴趣化”而忽视“数学化”。教师对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缺少必要的引导,所以学生关注的只是“玩玩具”本身,而问题、活动很少进行观察和思考。2、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学习主题不明确。情境中出现太多“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人物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观察常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3、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师生认知偏差。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师生认知偏差。4、教学情境的创设脱离生活实际,
3、问题缺乏现实意义。5、教学情境创设走向绝对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论什么课都要安排一个创设情境的环节,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没有了这个环节就体现不出新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思想;所以为了创设情境有的教师便生拉硬拽甚至想办法捏造不符合常规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除了有一个花哨的外壳,根本起不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结果只会束缚师生教学的手脚,降低教学的效率。6、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许多教师还存在着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
4、窄的问题。创设情境的形式不是讲故事就是主题图。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他们来说就失去了新异性,自然也就无法再激起学习的兴趣了。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
5、,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二:如何创设最佳有效的数学情景呢?1、创设有效的活动情景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例如讲了《元、角、分》就让学生模拟去商店买东西;学了《统计》就让学生,统计一些身边的事;学习“认识厘米”就在教学中设计了“画一画、摸一摸、说一说”这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情景增加了学生参与
6、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有人说数学是问题,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面临挑战性的问题时,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量,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首先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的由思而疑的提问就是课堂的出彩高潮点。好的教学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思考出校门”,让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趣的。其次还要设计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讲《认识厘米》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明身高
7、130厘米,跳进水深120厘米的小河中去游泳,有危险吗?”。学生针对以上问题争辩的不可开交,学生在争辩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完善了人格。3、创设有效的人文情景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创设有效的人文情景是非常必要的。如讲《统计图》时,教师将最近美伊战争中各国的受伤、丧生的人数制成统计图后,提问:你能从中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又如教学了圆周率时,教师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导圆周率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去
8、激发学生的爱国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怀。 但有效的数学情景不一定是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一句反问。如一位教师在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新课伊时就出示2.4÷0.12直奔主题,教师接着问:你能尝试自己解决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行!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