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37090
大小:439.94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7-11
《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二○一○年八月2目录一、总则1(一)目的任务与依据1(二)规划的基期年及期限2(三)规划的对象与适用范围2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2(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二)首轮规划实施的评估2(三)矿产资源禀赋及其勘查开发现状3(四)主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基本态势5(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环境条件6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规划目标8四、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12(一)基础地质调查13(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4(三)矿产资源勘查15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1(一)
2、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21(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区域布局23(三)矿业经济区28(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优化29(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322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5(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重点分区及重点工程35(二)矿区土地复垦及其重点工程37(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动态监测体系38(四)不同类型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8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9(一)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39(二)健全法规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40(三)调整利益分配,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40(四)
3、强化监督管理,促进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41(五)体现资源价值,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41(六)拓宽资金渠道,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步伐41(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矿业的贡献率42(八)加强实施管理,健全完善其保障体系与制度42八、附则432附表1略附表2略附表3略附表4略附表5略附表6略附表7略附表8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分区…………………………………………45附表9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46附表10矿产资源勘查分区…………………………………………47附表11略附表12矿产资源开采分区……………………………………
4、………50附表13略附表14略附表15略附表16略附表1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53附表18略2一、总则(一)目的任务与依据1、目的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矿政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工作新体制,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精神,编制《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5、规划》是指导贵州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和改善对矿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在全面分析贵州矿产资源禀赋、勘查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和“系统规划、整装勘查、合理配置、有序投放、集约开发”的工作原则,统筹规划全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活动,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及其结构,更好地节约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宏观调控提
6、供依据,促进全省矿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惜我资源、护我环境、利我地方、惠我民众”的目标。2、依据52《规划》编制的依据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贵州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并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
7、制的有关要求,结合省情、矿情编制。(二)规划的基期年及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为2008-2015年,展望到2020年。(三)规划的对象与适用范围规划的对象是全部矿产资源。规划范围为贵州省行政辖区。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2007年末全省人口3975.48万人,是少数民族聚居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内陆省份。本世纪以来,全省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一系列战略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贵州”,紧
8、紧抓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主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国民经济增长持续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全省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