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31527
大小:1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实验11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11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学会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2.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实验仪器]三线摆、FD-IM-II型计时计数毫秒仪、激光器、光电接收器、水准仪、待测圆环、待测圆柱、游标卡尺、米尺等。[实验原理]一、测悬盘绕中心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J0本实验用三线摆实验装置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详见实验讲义)。三线摆下悬盘的转动惯量为(11-1)式中m0为下悬盘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a是下悬盘的三个接点之间的距离),(a'是上圆盘的三个接点之间的距离),H为上下两圆盘间的垂直距离,T0是悬盘的扭动周期。
2、二、测圆环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J1把质量为m1的圆环放在悬盘上,使两者圆心重合,组成一个系统。如果测得它们扭动的周期为T1,则这个系统的转动惯量为(11-2)圆环的转动惯量为(11-3)三、验证平行轴定理设刚体绕过质心的轴线的转动惯量为Jc,则刚体绕与质心轴相距为的平行轴的转动惯量为(11-4)式中M为刚体的质量。这个关系称为平行轴定理。取下圆环,将两个质量都为m2的形状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对称地放置在悬盘上,圆柱体中心离轴线的距离为x。测出两柱体与悬盘这个系统中心轴扭动周期T2。5则两柱体此时的转动惯量为(11-5)将上式所得的结
3、果与前一式计算出的理论值比较,就可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测悬盘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J01.调整整个实验装置。2.用计时计数毫秒仪测出20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重复3次,计算出。3.用游标卡尺测出上圆盘悬线接点之间的距离a',用米尺测出下悬盘上悬线接点之间的距离a和上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H。由(11-1)式计算悬盘转动惯量的实验值J0。4.用米尺测量悬盘的几何直径2R0,根据计算悬盘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以理论值为真值,估算实验的误差和相对误差。二、测定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J11.用用游标卡尺测出圆环的内外几何直径和。将圆环
4、放到悬盘上,并使二者的圆心重合。2.用计时计数毫秒仪测出悬盘和圆环这个系统20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重复3次,计算出。3.由(11-2)式和(11-3)式计算圆环转动惯量的实验值J1,根据计算圆环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以理论值为真值,估算误差和相对误差。三、验证平行轴定理1.将两个圆柱体(三线摆的附件)对称地放在悬盘上,两圆柱体中心的连线经过悬盘的圆心。用游标卡尺测出两圆柱体中心距离2x。这两个圆柱体是完全相同的,均匀分布的质量都为m2(由实验室给出),直径都为2Rx(用游标卡尺测出)。2.用计时计数毫秒仪测出悬盘和和两个圆柱体这个系统
5、20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重复3次,计算出。53.由(11-5)式计算每个圆柱体此时转动惯量的实验值J2。由平行轴定理(11-4)式计算此时圆柱体的理论值(11-6)以理论值为真值,估算测量的误差和相对误差。[数据表格]表11-1用计时计数毫秒仪测得的数据单位:s全振动20次所需时间悬盘悬盘与圆环悬盘与两圆柱体136.374134.454136.905236.376234.452236.903336.378334.450336.904平均36.376平均34.450平均36.904周期1.81881.72251.8452表11-2用
6、游标卡尺和米尺测得的数据单位:10-2m项目次数上圆盘悬线接点间距离a'下悬盘悬线接点间距离a圆环(用游标卡尺)圆柱体直径2Rx圆柱体之间的距离2x内直径外直径15.1613.806.01811.9942.09412.5425.1713.906.01011.9922.09212.5335.1813.856.01411.9982.09612.55平均5.1713.853.0075.9971.0476.265上下两圆盘垂直距离H=56.70×10-2m,悬盘质量m0=585.83×10-3kg,悬盘半径R0=8.375×10-2m,圆
7、环m1=238.45×10-3kg,圆柱体质量m2=77.24×10-3kg,5上圆盘悬线接点的旋转半径m,下悬盘悬线接点的外接圆半径m。[数据处理]一、测悬盘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J0实验值:理论值:误差:相对误差:二、测定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J1实验值:理论值:误差:5相对误差:三、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值:理论值:误差:相对误差:实验值与理论值相比较,其相对误差仅为1.0%左右,即证明了平行轴定理的正确性。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