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ID:11323005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_第1页
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_第2页
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_第3页
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作为对政府资金进行分配、调控和监督的财政部门,如何立足青海省财政实际,努力克服各种矛盾制约,理清财政支农工作思路,提高财政支持新村建设的整体水平,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财政政策选择一、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1.注重资金整合效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把支农资金与扶贫资金、农牧业综合开发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毕业,按项目配置资金,..毕业从而合理配置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

2、用效率。2005年、2007年各整合资金6.5亿元、8.9亿元,重点支持为农牧民办实事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抗灾救灾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特色种养业等的发展。2006、2007年安排支农专项资金分别达25.9亿元和40.7亿元,分别增长33.7%和30.1%。2.增加农牧民收入,努力拓展增收渠道。自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的7年间,青海省已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区的143万多农牧民累计兑现补助粮食折合现金14亿多元,生活补助费2亿多元,在有效解决退耕还林还草农牧民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还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486元增加到2006年的2358元,年均增加近百元,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牧民收入增加值的贡献率在30%左右。3.改善农牧业生产基础,促进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05年投入生产建设性资金14.8亿元,增长26.8%,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增长10.2%,农牧业产业化资金增长36.6%,结构调整资金增长50.8%,农牧业抗灾害资金增长56.2%,扶贫整村专项资金增长80.4%,2006年支持基础设施支出36.4亿元,重点支持了为农牧民办实事工程、农牧业产业化、抗灾害体系建设,农牧区基

4、础设施建设得到新的发展。资料2005、2006年《青海省统计年鉴》4.拓展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进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2005年财政投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重点支持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支持农牧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牧区医疗条件的改善。2006年投入资金4.9亿元,推动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重点解决藏语卫视租星、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转经费。2007年投入0.7亿,安排资金0.7亿元,增长27.7%,重点支持农牧民技能培训,推动劳务经济发展,扩大劳务输出规模。5.支持推进相关改革,搞活农村牧区市场。为

5、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对农村信用社缴纳的营业税实行了“即征即返”政策和免征企业所得税,支持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二、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1.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整体效益现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涉农部门多,按行业分有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农垦、气象等七大类,再加上交通、电力、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安排涉农专项投资的部门,则有十六、七个部门之多,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各自为战、交叉重复,资金使用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2.财政对农牧区公共事业发

6、展的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农牧区科教文卫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与实际投入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省财政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710万元,对公共卫生服务安排资金1902万元,对广播电视工程投资200万元、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安排资金800万元,对新农村规划和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投资1780万元,但与地方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3.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通讯、水利、信息等方面,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通讯设备落后、信息闭塞,产业发展缓慢,农产品缺乏特色,无市场竞争力,二、三产业发展迟缓,民营企业发展缓慢,产业化、市场化和外向化不

7、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在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寻求满足相对滞后。4.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财政用于生产性的支出比重下降,而用于各项事业费的支出比重上升;在农业事业费比重上升的情况下,农业事业费内部分配结构有失偏颇;青海省间接支持多于直接支持。5.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比例偏低,虽然进行了农村社会保障改革,但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农民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三、青海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1.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

8、机制(1)逐年增加预算支出安排。省财政在确保省级支农资金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前提下,新增财力的支出安排向“三农”倾斜,建立各级财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加大对下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财力和各地自主解决新农村建设方面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运用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建立起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奖补结合等多元化投入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