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

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

ID:11316304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_第1页
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_第2页
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_第3页
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歷史行進中的文化信念论文..毕业一個有思維需求的社會人,在今天,也許他已經在享受充裕的物質生活了。歷經社會的變遷,人,作為社會的主角,走到了工業社會的鼎盛時代--公元2002年。大多數的人,應該已經意識到這樣一種感覺,人..毕业,開始離自然遠了,而更多的是依靠科技化的工具與自然實現交互的過程。有誰還在仰望和敬畏我們頭頂的燦爛星空嗎?有多少人依然堅守那些先輩們靈魂深處的道德法則?要找一片寧靜的夜空,找回少年時代亦夢亦幻的心境,去看看星星,那可是變成了一種奢侈。在許多現代文藝作品中,帳單,轎車,燈紅酒綠,戰爭

2、征服,暴力囂張,等等,幾乎被渲染得滿目皆是。或許,確實有必要探尋一種新的人類生存、發展的方式,才能有助於一個社會的人、經濟的人,回歸自我,回歸那古老的、遠離物慾追求的信仰的時空。本文是一篇和讀者討論信仰觀的文章。如果能夠激發和影響讀者個人已有的信念和信仰,產生一點點的新意,那就是作者的初衷。一、話說大清朝信仰觀的問題,要從歷史說起。中國是一個歷史大國,又是一個文化大國,經歷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社會。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辛亥革命推翻大清皇朝,中國封建時代的歷史人物,在信仰觀念上,有著很強的共性。離我們最

3、近的大清朝,從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在亞洲東方佔據了1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人口規模達到三億,統一台灣,統一新疆,是中央集權體制健全,國力強大,秩序穩定的超級大國。大清朝將農耕社會的經濟發展到了顛峰,是西方人崇拜的富庶國度。在文化上,編纂的幾部集大成之作,如《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對整理和總結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再來綜觀一下西方社會的歷史,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信仰觀是非常清晰的。基督教在公元後2000年來的發展,使得社會的人對神明的信仰觀念非常邏輯化和學術化

4、。例如,一些歷史人物曾經熱衷於對上帝的存在給出他們認為非常嚴格的學術證明。西方歷史與作為社會人的神學信仰觀,十分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人類的信仰觀,在中國歷史的進程中,與西方基督教信仰觀很不相同。中華文化的兩大瑰寶--儒家和道家學說,淵遠流長,至今仍然光芒四射,是我們中華民族社會歷史發展的精神動力,直到今天仍然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文化遺產之一。然而,在信仰觀上,孔夫子卻認為,「敬鬼神而遠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似乎沒有工夫、不屑於去證明它。與儒家學說並行的道家學說,對信仰理論的關注程度,也是有限的。道家將

5、「道」、「德」昇華為世界萬物的「恆常」的本原。「道,可道也,非恆道也」。「恆常之道」當成本體信仰,是不可言說的;而不可言說的信仰對像,就更難以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學說體繫了。簡而言之,道、儒兩家的人文學說,都沒有從學理上充分重視探討社會人的信仰觀部分。佛教是中國民眾普及得最好的信仰觀。它是誕生於印度的一種原始宗教,傳入中國後被發揚光大,逐步演變成為一門邏輯性和學術性較好的信仰哲學,對中國社會的信仰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佛教的神明敬拜,也是有局限的,它畢竟是「外來的和尚在唸經」,其理論部分難度大,一些

6、佛學的概念術語,如「磐若」、「佛」、「禪」等等,恐怕大多數知識分子都是半懂不懂,更別說老百姓了。這樣,它就無法達到象西方的信仰觀那樣深入影響人們精神生活的程度。那麼,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出來,就以大清朝為例,經常在影視文化中出現的那一位位男性大辮子的歷史人物們,他們的信仰觀上有些什麼樣的共同特徵呢?本文提出如下幾點思考,以此請教於讀者朋友。1、政治信念,是封建皇朝時代社會信仰觀的核心。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些愛民如子的好君主。然而,「你犯有欺君之罪,來人啦,拉出去,斬首示眾」,這也是中國帝王文化和政治信念

7、中時常表演的一幕。由於皇權的至高無上,「權力信念」,引無數英雄盡折腰。信仰觀以政治信念為核心,是中國歷史的事實,其原因非常複雜。從正面來看,「以天下為己任」,「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和英雄氣概,激勵了歷代優秀中華兒女奮起抗爭,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興亡,社會的安定,百姓的幸福,做出了傑出的貢獻。2、道德信念、學術信念,成為社會大眾精神世界中,牢固樹立的信念支柱。道德信念是用來調和、約束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的,是農業文明的需要,它在中國發展得相當完美。而中國人在人文學科領域的學術信念,則是別具風格的,它相當於西

8、方人的哲學理念。漢武帝之後,形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儒家推崇「學而知之」,尊師重教,「學而優則仕」,這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做出了積極貢獻。3、宗教信仰以一種神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和基督教文化不一樣的是,西方人「上帝與我同在」,中國人「無事不求神」。中國人對神明的敬拜若隱若現,形式上表現出神秘化的傾向。但是,傳統的西方人的宗教信仰表現得根深蒂固,它以一種崇高的、莊重的形態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