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

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

ID:1131520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_第1页
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_第2页
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_第3页
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_第4页
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秦岭东段光秃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格局及活动规律秦岭羚牛(Budorcastaxicolorbedfordi)别名金毛扭角羚,隶属偶蹄目牛科,是我国特有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秦岭山脉的山地森林生境中的珍稀动物,对保护区境内羚牛的种群、栖息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在近几年的野外工作中我们发现位于陕西秦岭东段的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光秃山地区是羚牛种群分布增加的十分迅速,活动变化也比较明显,该地区成为牛背梁保护区羚牛主要的分布栖息地,也是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我们对光秃山地区内羚牛的种群分布变化与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以了解该地区内羚牛分布、活动范围与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1.研究

2、地点概况5光秃山地区地处秦岭东段,地理位置是(108°93′~108°96′E,33°44′~33°49′N)。属秦岭中山和亚高山,区内海拔1100~2886.9m,相对高差1786.9m。是保护区西部最高峰,区内水源为长江和黄河水系,区内溪流较多,水资源丰富。区内气候属于暖温半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凉湿润,年均气温8~11℃,年均降雨量850~950mm。区内植被属于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型的山地森林植被,有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1100~2000m为松、栎类及其他落叶树种混交林带,海拔2000~2500m为这高山松桦林带,海拔2500~2880m为亚高山针叶

3、林带。2.羚牛活动分布情况通过野外调查观察和日常巡护监测分析,在210国道以西的光秃山地区,特殊的地形和小气候等因素,形成亚高山台地及沟凹地小地形,加之秦岭主梁脊、光秃山、朴木梁、麦秸垛等主脊对寒流阻隔,可以防御来自不同方向寒流的侵袭,在区域内形成了较为温暖的山地气候;冬季降雪后易融化,台地背风向阳,阳光充足,夏季凉爽,水源充沛,饮水方便;秦岭箭竹、杜鹃、远东羊茅、腺柳等食物资源分布比较丰富,优越的自然的环境成为羚牛等动物在该地区生息繁衍的决定生存因子。3.羚牛在光秃山地区的水平分布5光秃山地区的羚牛在9~12月份高山地带的各种阔叶树种落叶且草木枯萎时,羚牛由海拔1600

4、~2700m向上迁移,主要分布在红岭路以西的鹿角河、麦秸垛、月亮崖、梯子沟脑、十八盘、转角楼、干沟等区域内,分布密度较高,见到实体35余头次,占到羚牛30%以上,是羚牛秋季主要分布区域。而同海拔位置上的西平沟以西三寸岩以东西平沟、光秃山、三叉路口、红岭路沿线等区域内受到旅游等人为的干扰,分布数量较少,但有明显的活动的各种痕迹。1~3月份,光秃山地区各种人为活动较少,羚牛完全在冬季栖息地内,主要分布在光秃山~麦秸垛以南,西平沟以西漫沟以北的月亮崖、梯子沟脑、鹿角河老工区、西平沟、甘沟脑、转角楼、十八盘等区域内。栖息在松花竹及针阔叶林下的背风向阳的沟谷和山脊谷坡,见到实体的数

5、量30头次,占羚牛26%。3~4月份以后羚牛由海拔2700~1600m向下开始迁移,从中高山地带向低山谷坡及沟道地带迁移,主要分布在梯子沟、十八盘沟、转交楼、干沟、西平沟、三寸岩、白羊爬、荞麦地等低山沟道处。7~8月份羚牛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从海拔2300m逐渐向海拔28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地段上移,主要分布停留在梯子沟脑、十八盘沟脑、转交楼、干沟脑、麦秸垛、光秃山、月亮崖等高山灌丛、亚高山草甸、松花竹、冷杉林地边缘地带,避开日晒,数量较多,易见到实体,是羚牛夏季主要的栖息地。4.羚牛的垂直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光秃山地区羚牛垂直迁移主要与气候、食物、水源有关,生理、等来决定。

6、植物的季节变化影响到食物的丰富程度,迫使羚牛追随食物、水源而垂直迁移规律。羚牛5迁移活动受到不同的季节和月份羚牛在光秃山地区内活动的差异性较大。春季羚牛由于高山地带选择食物的局限性较大,逐渐从海拔2700~1600m向下开始迁移,羚牛主要通过干沟脑、朴木梁、梯子脑、月亮崖、三寸岩、转角楼等区域路线下迁到沟道地带寻找食物,范围扩大。5~6月份羚牛由原路线从海拔1600~2400m上迁,迁移的速度比较慢,活动在中高山地带,随着气温的回升逐渐上迁。7~9月份是进入到炎热的夏季时,上迁至海拔2400~2800m处的亚高山停栖,进入到较高朴木梁、梯子沟脑、十八盘脑、转角楼脑、干沟脑

7、、麦秸垛、月亮崖、光秃山顶。10月份后,羚牛开始逐渐向下迁移到海拔1700~2300m中山地带。当寒冷的冬天到来时,又按原来的路线向上回迁到海拔2300~2700m中高山地带,进入到冬季栖息地内,直到翌年的4月份以后。5.羚牛水平迁移及影响因素光秃山地区羚牛水平活动迁移时,受210国道及红岭路车辆和人为活动干扰的阻隔限制,部分羚牛主要通过秦岭梁顶南北两侧约不到3公里的范围,试图从西平沟~秦岭梁、或是秦岭梁~三寸岩等穿越210国道到达分水岭以东区域,来完成东西扩散交替活动,穿越完成扩散数量较少,占到5%。90%以上羚牛一年四季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