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

ID:11313805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_第1页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_第2页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_第3页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谈学生写课后反思的几种形式桃林小学吕小雷[内容提要]当前学习推广“三案六环节”的热潮,正如火如荼地在我市展开。其科学性,实用性不言而喻。笔者对“六环节”中的矫正反馈有点肤浅的看法。矫正反馈环节,往往只要求在课内设计反馈途径、反馈问题,其实不然,完全可以将其向后延伸,直到课后,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矫正反馈”不一定总是做题、订正、讲评,完全也可以是一种反思。让学生写一些课后反思正是学生在课后的一种反馈途径。我们需要反思的人生态度,因为任何智慧都起源于省察。为了让学生们学会主动思考、自我省察,我让“矫正反馈”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写多种形式的反思,如:感悟

2、式、赏析式、自省式、评论式等。[关键词]学生写课后反思形式目前,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写教学反思。我认为学生更需要反思。因为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体,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群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堆“知识容器”。所以笔者提倡在我们的语文课后也让学生多写写“课后反思”,对学习材料、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等进行再次的省察。学生的“课后反思”可以写成:感悟式、赏析式、自省式、评论式。一、感悟式这是学生“课后反思”的主要形式。它与“课外读后感”相似,但是较之“课外读后感”至少有两方面优势。其一,因为课文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入品味与咀嚼的,较之课外阅读,必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便更易于引起

3、他们的心灵震颤与认同,所抒所写必定会是学生真情喷发。其二,“感悟式课后反思”更便于指导反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因为学生“课外读后感”的写作材料,其他同学并不一定看过,在课堂中指导点评,作用比较小。但“感悟式课后反思”则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有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非常留意给学生提供撰写这类“课后反思”的机会。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我便着力对学生进行了“感悟式课后反思”的撰写指导。首先,是激起情感浪涛。这是调动学生写作欲望的关键环节。上课时,我抓住“呜咽”4,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词义,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因为人们痛悼为

4、人,悲恸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再抓住“痛悼”和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涛声中你们好像听到大海在说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精读时,我再适时点拨: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含着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之深远,缅怀其丰功伟绩之意在其中。此外,还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平同志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课堂上笔者就这几个教学生发点,积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着力进行了细致的打磨与挖掘,力图使他们有深刻的情感冲击。当老师讲到“水天一色”是说骨

5、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时,孩子们泪如雨下,声声呼唤与叹息感人肺腑。其次,是提供材料支持。这是学生把“课后反思”写丰满的必要条件。本课末,笔者对学生课外相关材料的搜索提供了必要的引导,提醒同学们查找一些邓小平的生平事例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并向图书室借阅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参阅,之后在本周的阅读课中交流、分享。其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及时反馈、修改指导是提升“课后反思”质量的必由之路。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深度的审视与批判。在修改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优秀之作。如班中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名叫《感动中国》的文章。他在文章中

6、不仅讲述了邓小平的动人故事,还历数了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官员,有清正廉明的,也有令人唾弃的,并进行了统计,得出财富与功绩成反比的结论,的确发人深省。尤其文末的那句话——“有些人一生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却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些人一心追名逐利、苦心经营,却无法在人民心中留下痕迹。”实在堪称经典。提倡学生写“感悟式课后反思”有助于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一次反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活。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二、赏析式“赏

7、析式课后反思”相当于时下的“文艺评论”,即对所学课文的作者风格、写作特色等进行评析。这对小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孩子是极具灵性的,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示范,完全可以掌握这种写作手法。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赏析”有多么精深,文笔有多么华丽,只要他们有所感、有所得,便是成功的。4如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我们着重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了细致的推敲与品味。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就专门留下了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根据课堂中的了解与感受,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赏析。首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