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

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

ID:11304581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_第1页
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_第2页
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_第3页
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_第4页
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其一,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的“改革红利”?  十八大后,中央领导在许多场合的讲话中,传递一个共同的最强音,就是“改革”。中新社精彩地表达了对李克强一次讲话的看法时说:用两个字概括是“改革”,用四个字概括是“改革、改革”,用六个字概括是“改革、改革、改革”。  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使命。改革只有进行式,没有休止符!改革只能前进,不能止步,更不能后退。止步和后退,只能是死路一条。  对于改革的重大意义,李克强在一次“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座谈会上说: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随后(1月5日)又在医改领

2、导小组全体会议上说:改革的最大红利,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受益。  我的体会是,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要获取能使广大人民受益的最大红利。  什么是红利?经济学中有明确的定义,红利就是经济在运作过程中的边际效益。通俗点说,红利是挤去水分的干干净净的利润。  这里讲的改革红利,就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凡是能使人民受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回顾过去,34年的改革红利主要表现在:它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赶超时代潮流实现伟大复

3、新的历史新篇章。用一句话来表示,改革为中华民族打造了一个今天有目共睹的、人人都能从中受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习近平同志说,改革是一场时刻的革命。毫不夸张地是,这场革命,从34年前的情况看,其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拯救了一个民族,拯救了一个国家,拯救了一个政党。7  目前在中国,不论改革还存在多少不足、缺点和问题,都不能改变它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只能用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如今,任何一位有良心、有理智的人,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人,都会从切身感受到,我们今天,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年代。 其二,如何实现今

4、后10年或甚至30年“改革红利”的最大化?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今后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什么是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呢?按照十八大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五位一体的改革,即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保质保量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想,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明确、更具体些,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用哲学的思维来进行考虑?今后10年或30年要实现我们改革的预期目标,即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稳妥地逐步解决以下6个方面“大与小”的矛盾,或者说处理好以

5、下6个方面“大和小”的关系  一是大政府和小社会的矛盾。大政府不仅是指政府机关庞大,机构臃肿,而是指政府的权力过大,管得太宽,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了,束缚人民的手脚。比方说,在农村,农民合理合法使用的土地,应当有自己的承办权、租赁权和转让权。近年来,因经济高速增长,城市面积大幅扩张,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政府利益,强行把一些农民对土地的转让权甚至使用权都剥夺了,因而在农村产生许多政府与农的纠纷,有的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必须健全和强化法治,在社会领域内,政府管自己应管的事,尽量少管,其余的

6、让社会在法治范围内,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组织的力量,实行自我调节和管理,只有这样社会才有活力。这就是说,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所当为”。7  前些年,国外出版一部畅销书叫《改革政府》,书中认为“多掌舵、少划浆的政府才是真正强大的政府。”“要求的不是大政府,而是怎样的政府,要按照怎样的政府,来组建多大的政府”。从总体上说,要使政府“变瘦”、“变薄”、“变精”,能够轻装前进,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  具体到我国,政府的改革,历届政府几乎都提出精兵简政了要求,其结果,似乎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陷阱。200

7、8年,提出了大部制的改革。大部制改革的原旨,重点是想把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部门或机构集中起来,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重点解决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政出多门、资源浪费的问题。可是,实施的结果也不理想。原因在于大部制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或基础),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任何形式的政府改革都是徒劳的。  二是大计划和小市场的矛盾。在社会资源配置上,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可是,经历了近34年的改革,我们仍然不难看到,“计划经济”的幽灵,仍在我们上空徘徊着,并经常借“宏观调控

8、”之名,行“计划经济”之实。比如,在地方建设方面,包括城镇建设,国家计划干预过多,影响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对于地方及其企业的发展,要因势利导,不要取代市场。有人说,中国发改委像“小国务院”,其中缘由就是它具有非常繁多的和严格的审批权力,许多地方和工商产业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