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宁市里湖镇各村建村碑记 一、松溪村 由松溪、桂林老寨、桂林新寨、金沟、西园5个自然村组成.清天聪年间(公元1627_1635)詹韩植从广东省饶平县上饶赴福建省松溪县任县令,后告老携其侄迁此创村.为纪念祖先任职地,故命今名. 二、和平村 由一、二、三、四、五5个自然村组成.明末清初(1628_1635)祖先从湖北省荣阳迁此创村.清顺治年间被九军(农民起义军)夷为平地,俗称平寨,别名彭寨.清康熙乙酉(1705)年村民潘淮城返故地重创家园.取平安幸在之意名平在.在1950
2、年改称今名.有水果加工传统. 三、竹林村 由阳竹篮、横山、石溪、大坑、员坡老寨、员坡新寨、月林、福田、园坪9个自然村组成.明万历癸未(1583)祖先从福建省永定县迁此创村.周围翠竹蕞生苍绿,称阳竹篮.1952年改称今名.盛产水果,属革命红色游击区.村内“竹林书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竹头 由竹头、八角楼、赤溪、兴仁里、新平里、泉水仔、陂头、树林、矮埔、新德里、瓦窑、楼前、下埔13个自然村组成.明末,有周、许两姓各一支分别从福建漳浦和漳州迁此,后有其他姓氏
3、(黄)相继迁入.这里原先地势低洼,翠竹丛生,又在竹林前头,故名. 五、新松 由新埔、松柏围老寨、松柏围新寨3个自然村组成.明末,有郑、薛两姓各一支从福建漳浦迁此.因周围古松翠柏参天,故名. 六、富美村 由大寨、埔顶新寨(南门)、东楼、新营、大埕、西楼、下埔、湾池、书斋园、宫后园、园内、永安围12个自然村组成.明末,李氏一支从大埔迁此.因这里土肥水美,江岸竹林茂盛,故名. 七、新池内村 由新龙围、东门、西门、南门、西头寨5个自然村组成.1974年从新埔析出
4、,自成行政村.村西面有隐陀寺(草庵),为里湖八景之一. 八、池美村 由新兴围、宫后、池美园3个自然村组成.原属冷水坑范围,俗名大围尾.清初(1686),陈、许两姓分别从福建莆田石狮桥头及惠来岐石等地相继迁此定居.因村前有一大池,又村土名大圉围,故名池尾,后雅称池美.除老寨外,又建宫后、许厝、竹脚窑三村. 九、冷美村 由李厝、顶沟、下沟、林厝寨、浮田、后油车、冷美老寨、冷美新寨、新美里9个自然村组成.由洪阳镇方氏分支移此创村.村西南有冷冽之泉水坑,故初名
5、冷水坑,后于村东又创一寨,称为新寨. 十、田厝寨 清康熙年间(1662_1722)祖先从普宁县里湖池尾迁此创村,始祖姓田,故名. 十一、庵埔村 由公厅、双枧、老寨、新寨、内新厝5个自然村组成.清乾隆年间(1736_1795)祖先从普宁县里湖的乌石迁此创村.村附近有一小山埔,埔上有一古庵,故名庵埔.村民多从事建筑业,有“建筑之乡”之称.流馨亭记:庵埔乡地处里湖古镇西部,榕江之滨.明末清初,洪氏朴素祖自揭阳玉塔西迁,择居福地,建基立业.世代子孙,秉承祖训,德邻善本,勤奋创业
6、,传继至今. 十二、田中村 由田心、普合、新村、大坪、圆头山5个自然村组成.清乾隆年间(1736_1795)祖先从普宁里湖的乌石迁此创村.处地原是一片沃野,中间稍低似莲花叶状,村建于沃野中间,故名曰:田心.1981年改称今名.地表深层土宜制作砖瓦,砖瓦业故发达. 普合:清同治年间(1862_1875)兰谱祖公从蓬石迁此创村. 十三、蓬和村 由乌石、后湖、九斗3个自然村组成.明末清初(1628_1635),祖先从福建省黎塘县迁此创蓬石、九斗、后湖三个村.当时蓬石、九斗属揭
7、阳县,后湖属普宁县五和乡,再与蓬石九斗统为普宁五和乡,取蓬石的“蓬”字和五和乡的“和”字,故名蓬和.境内有清乾隆年间洪氏五世祖中昌在福建省为官,朝廷为其嫂年逾百岁赐建“百岁坊”一座. 十四、七贤村 由庵前、鹊巢、圆丰山、敦厚、安福寨、鲤鱼头、牛径头7个自然村组成.明正统壬戌(1442)祖先从福建省江西省迁此创村,聚居庵前、鹊巢、圆丰山、敦厚、黄山坑、鲤鱼头、牛径头等七个角落.清雍正年间(1723_1735)为抵御外犯,七个聚居角落各推荐一贤人共谋御外犯策略,遂成绩斐然,故名七贤.
8、 庵前:村落在一古庵之前,故名. 松溪村詹玉池收集编写潮汕的建筑艺术颇具特色。承袭历朝建筑形式,推陈出新,古朴典雅。以巨木、贝灰、岩石、陶瓷等为材料,有防热、防风、防湿、防寇的功能,并突出南方木雕、石雕精致艺术品作为建筑物构件或装饰,美观巩固。唐宋建筑历经改建,仅存基础或构件,明代以后,则有些保存整体。 第一节城寨桥道港关井泉一、城寨 【潮州广济门城楼】在潮州市东城垣东门之上,面临韩江,直对广济桥。明潮洪武三年(1370)建。系宫殿式建筑,灰、沙、砖、石、木、瓦结构。分三层,各层皆五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