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

ID:11297161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_第1页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_第2页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_第3页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_第4页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及作者论[摘要]两岸三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复杂性,让电影学领域的“中国电影”或“华语电影”一词充满争议。安德鲁•西格森(AndrewHigson)的“民族电影概念”(TheConceptofNationalCinema)指出了民族电影之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关系,然而该理论侧重于传统的国家/民族概念,将其应用到两岸三地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在阐明电影作者论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一个作者导演理论框架,来化解传统民族电影理论的局限性,为研究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民族文化身份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和视角。

2、[关键词]作者论;华语电影;民族文化身份;民族电影概念;文化身份同一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西方学术界对华语电影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对于很多西方观众来说,不论是中国内地电影、香港电影,还是台湾电影,都被笼统地视为6“中国电影”或“华语电影”。两岸三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特殊性,让许多电影学者感到在定义“中国电影”一词时困难重重。安德鲁•西格森在1989年提出的“民族电影概念”强调了民族电影构建的民族文化身份,而这一理论在被应用到两岸三地时,却显得颇具局限性。正如叶月瑜指出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已经形成了“在其各自地域内具有不同特色的民

3、族电影”①。叶月瑜也许忽视了两岸三地电影的民族文化身份同一性(CulturalHomogeneity),但却客观地指出了这一民族身份存在的文化差异性(CulturalHeterogeneity)。传统的民族电影理论及其关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论点侧重某一国家/民族(常常强调政治、地理的国家概念)的电影,显然无法被简单地运用到三地华语电影的研究中来。面对相应的理论困境,本文试图提出一个作者导演理论框架来化解民族电影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为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民族文化身份研究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阐述了电影作者论的理论框架,简要地介绍了电影作

4、者论的来源后,下面转到关于作者论前沿理论的探讨。将集中在电影作者论和它在与好莱坞对抗的民族电影框架下的作用以及在华语电影的语境下,探讨作者导演和民族电影文化身份构建的关系和重要性。电影作者论6作者论,意即将导演看成其所拍电影的作者,是自20世纪60年代电影学作为一门学科以来最具影响力和普遍性的理论之一,时至今日依旧是电影学领域的核心理论。作者论强调导演在电影拍摄中具主导地位。在1954年发表在《电影手册》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中,弗兰斯瓦•特吕弗提出了“作者策略”(Lapolitiquedesauteurs)一词,认为一部电影反

5、映了其导演的个人创作思维,导演是影片创作的主导者。美国的安德鲁•萨里斯(AndrewSarris)是电影作者论的重要学者,正如约翰•考基(JohnCaughie)指出:“是萨瑞斯将《电影手册》中含糊的探讨推向极致。”②同时期的英国杂志《电影》也跟进了源于法国的关于电影作者的讨论。基于50年代特吕弗和其他学者的理论基础,萨瑞斯在60年代给这些理论争辩赋予了“作者理论”的称谓。如考基所述,作者论具有以下理论假设:“‘显著地,一部电影,虽然是由许多人共同制作,如果它是其导演的作品(当导演主导并控制了制作过程),则会更具意义,影片意义

6、的连贯性才变得更有可能’,萨瑞斯。当导演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作者导演),影片通常是他个性的展示;这种个性可以在其导演的所有(大部分)电影中找到主题或者风格的延续。”③的确,对于主题和风格延续性的简单的强调,意味着将作者导演的风格进一步提升为某种品牌象征,从而将电影看成是导演个人风格展示的舞台。然而,将导演作为电影的惟一创作者同样具有争议。罗斯•珍妮丝(RosJennings)认为电影是协作努力的产品,提出“电影是合作过程的产物”④来质疑强调单一作者的电影作者论。裴锐•古特(Berry6Gaut)指出电影作者论已经被传统的定义

7、为一种阐释或者评价的概念,类似一种认为电影有作者,就好像文学作品有作者一样的观点。⑤古特研究了电影作者论不同观点的不同层面,他抛弃了单一电影作者论,强调“最低限度作者论”(Minimalauthorship)和“多数作者论”(Multipleauthorship),并指出了作者论本身所具有的争议性。为此,他系统地确定了五种作者论的概念:(1)作者评论家提出的电影作者确实存在以及其对于电影文本意义的决定性关系,和将作者论作为一个批评角度(被定义为一种存在主义、解释性和评估性的主张);(2)作者的本体论,正如上面引用的例文表明的,指向真实的人或关键单位;

8、(3)作者等同于艺术家;(4)在电影制作体系中作者位置被导演和制片人占据;(5)作者的数目:单一作者和多数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