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

ID:11286030

大小:9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_第1页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_第2页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_第3页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_第4页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从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经济学理论前沿的发展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 )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 ),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有关诺贝尔奖评委的评选标准时,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厄奎斯特说:“我们关注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理论和发现对人类进步的影响,尤其是对目前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影响。”如果将奥曼和谢林看成是时代“英雄”的话,他们对科学的贡献正是我

2、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世界需要和平,奥曼和谢林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主要是构筑了如何从冲突走向合作的博弈模型,从而为世界指明了一条从对立走向和平的科学之路。一奥曼和谢林对博弈论的贡献奥曼1930年6月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0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1966年,奥曼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

3、员等。奥曼担任《国际博弈论》、《数理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等多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奥曼在国际经济学界可谓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当代的博弈论研究中几乎没有他未涉足过的领域。他的研究具有与众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他的科学贡献从基本概念、学科的发现与形成到适当工具与方法的发展等,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非合作博弈领域奥曼的主要贡献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博弈论学家研究重复博弈的高潮时期,提出了分析重复博弈的新思路:在一次性博弈中无法实现的如囚徒困境中的潜在合作关系,在重复博弈中

4、,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博弈方之间能够克制自己的行为,为对方的利益和共同的利益着想进行有效的合作。奥曼另一个在非合作博弈里的重要贡献是相关均衡(CorrelatedEquilibrium,1974):如果博弈方可以根据某个共同观测到的信号选择行动,就可能出现使所有博弈方受益的相关均衡。这两个贡献在博弈论理论界是众所周知的,并作为博弈论的基础理论被写入一般的博弈论教材。在合作博弈领域奥曼的贡献颇丰。首先将可转让效用(TU)下的联盟博弈理论推广到不可转让效用(NTU)下的联盟博弈。与布莱格一起提出了NTU博弈中一个广义的联盟概念(

5、1960),由此奠定了NTU的理论基础。其次在TU博弈中奥曼与马斯勒(1963)给出了著名的谈判集概念(1964),并将其推广到NTU。作为合作博弈的“解”,谈判集弥补了核心作为解可能是空集的不足,是合作博弈中著名的“解”概念。谢林192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1944年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51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48年到1953年,他先后为马歇尔计划、白宫和总统行政办公室工作。1953到1958年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1958年被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69年到哈

6、佛大学肯尼迪研究生院兼职,是该院知名的政治经济学教授。1978年,他从哈佛大学辗转来到马里兰学院研究公共事务。1992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  谢林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军事战略和军控、能源和环境政策、健康政策、对烟草和毒品的政策,以及国家政策和商业战略中的道德问题等。可以说,谢林是一位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大师。 谢林的学术贡献概括为非数理博弈理论和冲突经济理论两方面。5谢林在博弈论的数理基础之上,开辟了非数理博弈新方向,用概念模型来弥补数理模型的不足。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焦点效应 (focal point ef

7、fect,1960)理论:一个具有多重纳什均衡的博弈,如果存在一个焦点均衡,则根据焦点效应,我们应该能够预测到博弈的结果既是此焦点均衡。焦点效应提供了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方面预测博弈结果的视角。关键多数理论(critical mass,1978)是谢林在非数理博弈方面的另一贡献:在社会决策过程中,有许多强制力(compelling force )如文化、习惯等因素能让决策汇于一点,形成共识。该共识即使不是最优的也很难被打破。另外谢林还根据人的多重性或者称为 双重人格,提出了以自己为对手的博弈—自我博弈概念。谢林于19

8、60年出版了《冲突的战略》一书,该书将非数理博弈理论应用于解决政治冲突中,建立了"冲突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其中的"合作观"(idea of cooperation)是指:对抗中或危机中双方的"利益冲突"的程度,是导致冲突双方实施挑战的驱动力。冲突的"利益"越大,对威慑进行冲击的可能性就越大。危机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