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能不能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中国能不能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吗中国能不能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长期以来,有一种“经济文化落后论”,对此持否定态度。这种理论认为:中国国家大、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公民素质低,所以,不宜扩大直接选举,提高选举的民主程度。条件不具备,贸然去搞民主,会把社会搞乱。这种“经济文化落后论”被视为中国“国情”,一直为很多人固守。近20年来,我国选举制度也作了一些改革,选举的普遍性、无记名投票原则已实现,选举权的不平等性已大为缩小。只有扩大直接选举的民主脚步迈得十分沉重。 “
2、经济文化落后论”今天还是中国的现实吗?中国到底能不能扩大直接选举,提高民主程度?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两年来在全国近20个点进行了广泛调查,于去年底公布调查结果。从相关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中国人素质低,搞不了民主? 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公民素质太低,搞不了民主。 凭经验观察,选举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对选民选举意识的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选举的态度越积极,当然,这仅仅是一种选举的意向性态度。2016全
3、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 另一组问卷调查表明,选民投票的积极性与选民意向性态度是有差距的。实际上,主动参加选举的选民不到50%,主动参加投票的人中,受高中、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最积极,占%,文盲最不积极,只有%。另一方面,靠领导动员组织去投票的,随受教育程度增高而比例提高:文盲为%,小学、初中为%,高中、中专为%,大专以上占%。 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参选态度与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关系会发生扭曲,甚至成反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如果认为选举的对象是重要、有
4、作用的,选举程序公正民主,可能会比一般人更积极参与选举;相反,他们会更为消极,甚至抵制选举。可见,受教育程度高低并不是选民选举积极性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与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因素相比,公民的政治因素对选举态度的影响更为深刻。调查表明,政治身份越强,选举的积极性越高,如共产党员比共青团员和普通群众投票积极性要高得多。共青团员对选举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达%,普通群众不愿意和无所谓的达%,共产党员只有%。各种调查数字都显示,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选举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的人。 但是,参选态度与政治因素也不
5、存在直接联系,政治意识要变成政治行动还有许多中间环节和可变因素。这些因素如:政治环境影响;对选举程序的公正性评价;对投票行为的期望和与现实差距产生的态度;对被选举对象的信心;选举行为与自身利益的关系等等。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 这就是说,一个受教育程度高、民主知识多的人在理论上会有更强的民主渴求和更积极的投票行为,但实际中未必会积极投票。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文化科研人员在许多场合下的选举积极性,比所谓“低素质”的选民群体如农民要低得多。
6、所以,用公民素质高低来判断公民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20世纪90年代,当农民们虎视眈眈地盯着投票箱,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强有力地书写“民主”的时候,高素质的城市居民却无视于此,在投票箱边呼呼大睡了50年。 一个正常的市民社会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只有选举行为与自己的利益相关时,才会积极投票。如果把选举制度建立在公民的教育程度、政治觉悟基础上,你就很难解释在西方一些国家200年前就开始议会直选。难道说200多年前那些流亡、放逐到北美大陆的异教徒、罪犯和流浪
7、者比今天我们经过50年先进政治思想教育的中国公民的政治觉悟还要高吗?他们在200多年前直选了国会议员,难道21世纪的中国人民只能选举村长吗?所以,以公民素质高低来解释选举制度的推行是很荒谬的。 大学生和农民,谁更积极选举?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 对大学生和农民这两个群体的选举态度和行为作一比较分析,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选举行为与政治参与意识的复杂性。 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意识比较强、是最关心政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从理论上说,是
8、选举最积极的参与者,其选举积极性态度肯定是名列前茅。但是调查表明,大学生的选举积极性并不高,常常比农民还低,准确地说学生参与选举是很不稳定的、很矛盾的。他们有时很积极,有时又很消极。 大学以上文化的人对当前的选举是比较消极的。在选举态度积极性调查中,有13种社会职业,大学生的态度积极性排名第8位,文化科研人员排名第7位,位于农民和自由职业者之后。在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态度调查上,表示是主动参加投票的大学生只有%,文化科研人员只有%,农民为%,仅次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领导之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