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曾经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企业类型,与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起组成了我国旧有的企业形态体系。而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走过了将近30年的时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具体说来,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国有积极的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明显转变,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国有企业负担大大减轻,但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仍然荆棘重重。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沿着放权让利、承包和租赁经营以及股份制试点等轨迹运作,力图实现政企分开,使作为国民经
2、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尽管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和扭亏增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难以尽如人意,这种法人治理结构仍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未能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企业法人制度难以健全。我国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1、旧体制观念束缚 有的国企管理者改革意识不强,畏难情绪突出,“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产权改革难下决心,患得患失,谈产权改革首先向政府摆“困难”、要“政策”,否则就死守摊子,拒不改制。一些企业的管
3、理高层更多考虑到个人的政治前途,宁愿死守旧摊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完全置企业发展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于不顾。2、产权改制过程不规范 (1)改制过程透明度不高,产权没有进场交易,存在暗箱操作。 (2)改制的过程不够规范,审计不严、资产评估不实,国有资产被低估贱卖; (3)内外勾结、隐匿转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3、相关配套改革滞后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数十年中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存在社保资金短缺、覆盖面还不宽,保障程度比较低等明显的缺陷,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成为阻碍我国国企
4、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由于“企业保障”的历史包袱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滞后问题的存在而无法顺利推进,配套改革何时改、如何改,怎么完成与历史上的“企业保障”的顺利对接,成为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的瓶颈。针对以上问题,须对症下药,否则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只是一种口号,而所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效果将是“雷声大,雨点小”。1、完善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一.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管理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实行基本工资、年度奖金、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相结合的薪金报酬制度。第二。建立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及考核制度,即规定经营者的任期制度、定期考核
5、制度,以其任职期间的业绩作为其是否继续任职的标准,业绩不佳者必须撤换或解聘,触犯法律的应予严惩;第三,实行渎职追究制度。董事、监事和经理正常履行职务过程中因重大失误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应追究其经营管理中的个人责任,包括行政处罚、经济赔偿及刑事责任。2、健全监督机制。一是工会应监督企业改革方案的公正实施。工会作为职工的群众性组织,应当代表职工监督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法律主体的具体行为,保证程序合法、内容合法。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保证改革方案得以正确实现,以防止不法行为者利用企业改革之机侵吞国家财产.侵害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在手段上,建立
6、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3、健全法制,杜绝改革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不公正、不规范现象。政府应创造一个公正的平台,使国企产权改制、国有企业出售获得等价交换的条件,使国企产权改制得以公正的实施,避免国企贱卖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继续加强以失业、养老和医疗为重点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程度;二是多方面筹集资金,在企业改革和重组过程中,统筹考虑补充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也要打足预算:三是要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不断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如《社会保险法》、《失业救济法》、《再
7、就业法》、《养老法》等法律,使社会保障有法可依。一言以蔽之,国企的产权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俢远兮”,须上下而求索。所以。我们必须加大产权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调整产权关系,理性收缩国企的战线,不断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实现国企产权结构的多样化,推进经济机制的实质性转变。只有不断地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主体,增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同时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使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一个良性的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