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6738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论文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程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就切身经历,谈谈新课程对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程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就切身经历,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新课程对学生影响。正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
2、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今年是盐城市实施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第三年,我们有幸伴随一届学生从八年级学到九年级,从学习、实践到适应,体会并见证了物理新教材学校一线的教育、教学活动。现就切身经历,谈谈几点体会。一、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一)由重“苦干”向重“巧干”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传统教学要求教师“苦干”,忽视科学的“巧干”。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可能
3、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若干个不同花样的题型,让学生去做、去练。这样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而教师则没日没夜地批改作业和试卷。这样形成了教师“争分夺秒”,学生“起早贪黑”的局面。教师经常埋怨工作太“辛苦”,而学生却深感学习很“疲惫”。而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呢?首先,教师的头脑中要有新课程理念,做到心中有教学大纲。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认真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情境。其次,要研究
4、新课程的教材,做到脑中有本。新教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方式,要求教师不但要讲解,而且要示范,学生不仅要听讲,而且还要动脑想、动手做,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真正实现了学生为认识主体的教学要求。最后,还要研究所教的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师不要总以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和教育学生(一般是未成年人),要“平视”学生,以“学生的生活”来开发学生的智慧。事实上,过多的作业只能能磨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磨灭学生的锐气和热情。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呆的时间
5、越长,就越来越漠视纪律约束,反应就越来越迟滞。老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组织教学,花更多的时间寻找花花绿绿的东西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导致又一轮恶性循环——学生倦怠萎靡,无精打采,对学习越来越肤浅,越来越不能沉浸在字里行间。(二)由重“教”的表演向“学”的指导转变传统教学是教在前,学在后。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是听到教师的、少数优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重视教学行为的演示,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的表现。如过去课堂评价注重语言的流利、板书的整洁、举止的大方、时间的控制等。使教学过程成教师单方面的表演过
6、程。学生成了“观众”和“配角”,课堂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活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现象十分严重。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逐渐丧失。这种以“教”代“学”的教学,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而新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这个过程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组织者、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程度、水平和互动方式、成效。新课堂的活动化和探索性,使课堂的重点由“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
7、要表现者。(三)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传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做。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教师是控制者,处于居高临下地位,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行平等的交流、沟通。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可能成为合理的学习过程。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
8、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是造成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而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