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四、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ID:11266515

大小:69.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1

四、啤酒生产中的数学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四、啤酒生产中的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讲话稿第四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比例尺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

2、理能力。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三.单元教学内容信息窗主题知识点信息窗一运输大麦芽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信息窗二生产记录情况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信息窗三啤酒生产计划反比例的意义信息窗四装运啤酒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四.单元编写突出特点1.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数量关系,本单元的教材编写力求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使学生从比例的角度重新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比例的意义是借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关系,在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是借助工作时间和工作

3、总量的关系,在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反比例的意义是借助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学习的。2.素材的选取贴近生活。本单元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能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五.单元课时统筹信息窗一信息窗二信息窗三信息窗四比例的意义、练习:1课时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图像、基本练习:1课时反比例意义、基本练习:1课时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基本练习:1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练习:1课时巩固练习:1课时正反比例综合练习:1课时巩固练习:1课时回顾整理、练习:2课时六.教学建议信息窗一: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4、、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信息窗的介绍: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单元共有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比例的意义。第二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三个红点:解比例3、信息窗教学建议:第一、结合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时,要结合信息窗先和学生谈论有关啤酒话题,啤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从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这个话题引出,学生可能有的知道是粮食,是大麦芽,如

5、果不知道可以告诉学生,所以啤酒又被人们称为是“液体面包”,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了解并解决啤酒生产中的数学问题。在这里提醒老师们,教学时我们重点要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窗素材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而对啤酒生产流程不要过多地讨论。第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比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信息窗中的信息,直接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分别找出第一天和第二天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从而发现: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然后列出等式。教师进一步说明: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

6、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对“为什么”进行研究,在这里教师还要适时让学生把“比”和“比例”进行比较,明确二者的区别后再介绍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可以再给学生出示一些比,让学生找出哪些能组成比例;也可以借助自主练习第3、4、5题进行练习;还可以出示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如:2、3、4、6,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通过这些形式的练习,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第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写编写意图,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以“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作为引领,放手让

7、学生先猜测,再通过计算进行验证,让学生独立经历探索的过程。然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在这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因为一个规律的得出需要大量的事例的证明才能得出。而不要“只让学生看外项与内项的乘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4、自主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