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

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

ID:11261537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_第1页
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_第2页
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_第3页
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_第4页
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论文..毕业摘要:通过对《金翼》、《银翅》的解读,人类学对史学的启示清晰可见:扩大了史料范围,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加深了史学家的素养,同时旧史料与旧问题也会得到新的解读。由于其研究眼光向下,使它与后现代视角有某些契合之处,这在史学的新近进展中有了明显体现。关键词:人类学史学后现代《金翼》、《银翅》以闽南乡镇社会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相同..毕业,因而把两书并列阅读并观察人类学的当代进展便是有意义的,尤其是人类学能给史学带来什么更是不得不考虑的。这在当代“社会史”大潮的背景下,史学界不断索寻史学出路时,其意义更加明显!一、两书的人类学发现林耀华先生师承吴文藻先生而被视为

2、人类学研究中的北派,主张研究现代社会与原始社会并重,并以理论提升去追求人类学的中国化、本土化。《金翼》一书注描述当时福建汉人社会,其建树清楚地可见当时结构功能理论的影响。因为它注意分析当时客观的乡村变化,并提出了“均衡论”的理论框架,这使其过于注重了社会稳定的一面,但是他也注意到了当时社会的冲突和变迁,如当时湖口镇的崛起,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当时军阀势力与共产党的入侵,以及基督教的传入等一系列现象,同时注意到当时社会人伦关系的变化及家族内部的矛盾。这给当时西方人展示了一幅完全不同于其成见的中国乡村的画面。与结构功能学派不同的是,该学派更多地关注社会的整合及其要素的功能,而林

3、则是关注的个人人生及家庭的平衡及其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引发的对命运的感叹,因而其“均衡”带有浓厚的文化意味。但就注重历史文化变迁而言,它与南派并无多大差异,由此可见,同是研究人类社会学的南派与北派的差异可能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同时林似乎暗示着,如果因人世的无常引发了人的心理失衡,时间能抹平一切,但它没有说明社会重新整合所通过的桥梁和机制,这些则要更多地会追溯和分析至制度层面。林书所提及的两位老者最后的命运是颇值得人感叹的,但是书中无疑也没能说清楚芬洲为何晚年会有与东林不同的命运,是其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变化吗?这个解释似乎可信,但是如此笼统的解释恐怕无法说明多少实质性的问题,因为其分

4、析的工具和手段不够深入,而且对于社会个体的解释有时也很难去做社会学式的解释,所谓社会学式的解释是指迪尔海姆所提出的从社会事实中去寻找另一事实发生的原因。其解释固然有科学和客观的成分,但是面对个体的悲喜时似乎并不那么令人信服,尤其是在面对命运感叹之时,或许这时候拿金翼之家的风水去解释问题更意味深长。这也正是阅读时所应怀有的文化直觉。芬洲之家的衰落无疑与其人丁的衰落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东林家门五哥之死也给东林的生意造成了巨大影响的。东林所以让孩子们接受西式教育更多的是因为其吃了官司的个人经历,而不是其生活环境与芬洲有多少不同,或他有更多的远见,此时我们不能不感叹人生的转机往往会出现于某一刻

5、,甚至自己有时都没来得及发现。《银翅》作者庄孔韶先生同样也是颇有文化关怀的,其提倡的“不浪费”的人类学颇有意义,的确,只有用各种手段去保留我们行将隐去而又越发热爱的文化时,我们才能说我们是在尽力保存着这一切。《银翅》的最后也提出了一种人类学理论的构架,可能由于师承的原因,他提出了“新均衡论”与“类蛛网式结构”,类蛛网式社会结构比起“竹竿和橡皮带的构架”无疑是复杂和精细多了。竹竿橡皮网是在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与失衡关系,而“类蛛网式结构”则是指地方社会的运作及各种因素在其间的作用,而且这个网络会因为新的因素不断参与而改变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力,应该说《银翅》和《金翼》的内容同样丰富,它分

6、析了宗族,经济和地方人事过程,更多的内容是描写地方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其“类蛛网式社会结构”在书中得到阐释的主要是地方政治结构与人事过程,尽管分析了经济、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作用,但没有详尽地展示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当然,由于宗族的研究相对成熟,所以其对宗族在各种关系中的分析则较为详尽,但其他要素分析的内容远不如这么丰富,尽管这种模式有很大的涵盖力,但由于分析与读者的期望尚有差距,因而此理论的分析效用尚待作者做进一步的阐述。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人类学分析和研究的两种方法:“反观关联方法”和“文化直觉的方法”。应该说反观关联的方法并不是什么新见,所谓研究必定是针对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解释,因

7、而在研究前心中应存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分析要素,且解释必须置于某种意义网络之中。作者提出要有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这一点应该是人类学者或任何观察者都应该具备的知识。但是是否应该把历史的叙说大篇幅地应用于人类学的著作中,去作研究背景的铺叙,则似可商榷,因为人类学著作的读者应该具有一般的历史知识,如果对这些历史文化做过多的背景铺叙,很难见作者有什么新的发现。这就好比在写作前应该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及知识背景一样,只是个常识性的问题。书中对大合作和文革的上层材料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