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gps坐标系转换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

ID:11258756

大小:11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_第1页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_第2页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_第3页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_第4页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持GPS坐标系转换(2010-12-3101:04:33)转载▼标签:杂谈分类: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手持GPS坐标系转换山寨蚂蚁手持GPS基本都采用WGS1984坐标系统,而在工程实际中我们常用的是投影坐标系,如北京54坐标或西安80,以及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等等。不同坐标系之间主要存在平移和旋转的关系。在进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时,首先需要求出它们之间的转换参数。两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常用有七参数法、五参数法和三参数法。手持GPS一般采用五参数法,即需要用户输入五个参数(DX、DY、DZ、DA、DF)(分别为X偏差值、Y偏差值、Z偏差值、长半轴

2、偏差值和扁率偏差值),这五个参数可以通过反算来获取。在一个地域比较开阔、卫星信号强、无电磁波干扰的位置找一个控制点,该控制点的高斯平面坐标(x,y)已知。如果是进行北京54与WGS1984间的转换,则需要知道该点在54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x,y);如果是进行西安80与WGS1984间的转换,则需要知道该点在80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x,y)。此外,还需要确定该点的高程h及高程异常值ξ(如果不知道可以取0)。利用手持GPS在该点测得该点的经度L、纬度B和高程H,在手持GPS中如果默认采用WGS1984坐标系则此处测得的经纬度及高程都是指WGS1984坐标系下

3、的值(手持GPS一般都内置了该坐标系)。对于空间中同一点,大地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存在下列关系:三种坐标系的椭球参数如下:坐标系长半轴A(m)第一偏心率平方E2扁率FWGS198463781370.006694379990131/298.257223563北京5463782450.0066934271/298.3西安8063781400.0066943851/298.257根据WGS1984坐标系下测得的经纬度及高程(L,B,H)及采用的椭球参数,利用前面的公式即可求得x1、y1、z1、A1、F1。其中A1和F1即WGS1984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中长

4、半轴A和扁率F。如果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只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则应把平面直角坐标(x,y)代人高斯投影反算公式,求出大地坐标值(B,L),然后再代入式(1)求得该点的三维直角坐标(x2,y2,z2)。通过高斯反算计算出B、L后,在代人式(1)求得三维直角坐标(x2,y2,z2)。已知该点的三维直角坐标(x2,y2,z2),以及该点的平面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长半轴A2和扁率F2。五参数即可通过下式求得:DX=x1-x2DY=y1-y2DZ=z1-z2DA=A1-A2DF=F1-F2一般DA、DF都是常数,DX、DY、DZ对于不同地区值也不相同。在五参

5、数求出后,输入手持GPS中(采用自定义坐标系),同时输入测区中央子午经度、东西偏差、南北偏差。其中关于中央子午线经度设置需要考虑是3度带还是6度带,对于3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的倍数,其适用范围从中央子午线经度左侧1.5°到右侧1.5°之间,举例说明,如果现在某点位置在东经112°32′,即112.5333°(将分秒单位转换成°)除以3等于37.51,37.51大于37.5,即表示该点不在37号带范围内(因为37号带的适用范围是从109°30′至112°30′),该点在38号带范围内(38号带的范围是从112°30′至115°30′),38号带的中央子

6、午经度为38*3°=114°。对于六度带也是类似,其适用范围从中央子午经线左侧3°至右侧3°。设置东西偏差的原因主要是为避免在横向坐标值中出现负值,一般东西偏差为500000m。另外,由于我国在北半球,所以在纵向坐标中不会出现负值,所以南北偏差为0。在进行五参数设置后,可以到实地进行一下控制点坐标的测量,已检验参数是否正确。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手持GPS,主要为单点定位,其平面精度一般都优于10米,在野外大比例尺的数据采集中精度已足够。另外,许多情况下只知道椭球的长半轴和短半轴,还需要采用下式来求得扁率、第一偏心率、第二偏心率。已知椭球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

7、,则有:五参数计算程序参考如下://计算投影坐标下的高斯反算                doublex,y;                x=X2;y=Y2-500000;                doubleE=k0*x;                doublesinE=Math.Sin(E);                doubleBf=E+Math.Cos(E)*(k1*sinE-k2*sinE*sinE*sinE+k3*sinE*sinE*sinE*sinE*sinE-                    k4*sinE*s

8、inE*sinE*sinE*sinE*sinE*sin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