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56230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四个“故事”,一场“旧梦”——鲁迅在成为新文学作家之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四个“故事”,一场“旧梦”——鲁迅在成为新文学作家之前论文..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经过、性质、内容、形式以及取得的成就,各有不同的解释,但基本上都承认这么一个事实,也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一个界碑,一个大写的纪年,一个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发生断裂的重要标记。中国..,也似乎从此由一个文言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白话的中国,而文学,也从文言的旧文学占主导,一下子变成白话的新文学占主导了。当然,这样的说法,是省却许多历史细节的,而没有细节的历史判断,总是与真实的历史情况有所出入。而如果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中去,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说,新文化运动在当时不过是几个知识分子精英办
2、杂志,写文章,发演讲,力图改造在他们看来政治上、经济上、科学技术以及文化上都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的中国社会,这样一种社会改造理想,虽然得到了许多新型知识分子的欢迎,但毕竟不是一种一呼百应的局面。不过,鲁迅却很快从一个冷眼旁观者而一下子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并最先以他的短篇小说,迅速地提升了新文学的地位。相比那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及其他的新文学的创造者,鲁迅那时已经接近40岁,无论心智上的成熟,还是文化上的积累,都是非常具有超越性的。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那就是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基本定型了。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他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一些经历,就特别地值得我们注意。对这
3、些经历,鲁迅在作品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然而,有的被他刻意强调了,有的被他刻意回避了,而有的则转换了面目,以隐晦的方式出现了。如果说把鲁迅所有的作品,包括他的书信与序跋,全部集中起来,就是他的一部首尾相连的自序传,而关于他成为新文学作家之前的部分,也总是得到了他的反复强调。然而,我们应该清楚,在这个自序传中,鲁迅是动用了丰富的小说创作技巧的,并且他的强调,也总专注于再现年轻时的一场“旧梦”,而我们将要分析的他早年经历中的四个“故事”,则又总与他的这场“旧梦”纠缠在一起,只不过,有的,使其内涵变得清晰,有的,却使其更加地含混不清。鲁迅在《呐喊自序》中首先从他父亲的病来展
4、开生平的回顾。由一个人的病来暗示整个社会的病,这也许正是鲁迅的用意之一,此外,这样的开头,似乎也为他后来命运的转折做好了铺垫。正因为这潜在的逻辑,当他从父亲病逝一下子转入家道中落的议论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两者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的。然而,证之史料,我们却发现,他的家道中落实在更主要地与他的祖父周福清卷入科场贿案有关。鲁迅在1930年代为俄文版的《阿Q正传》写序时,似乎不经意地投露了一点有关的信息: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事实上,他祖
5、父的科场贿案发生的时候,正是他13岁时,而他的父亲病逝,则是在两年之后了。科场贿案的经过大致是,1894年因为慈禧太后60大寿要开恩科,乡试提前一年举行,而杭州的主考官殷如璋与周福清是同年,于是,就有五个家中有钱的秀才凑足一万两银子,托周福清去买通关节,并答应事后会给一些酬报。周福清考虑到自己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已做了多年的秀才,也要参加乡试,现在既然有人愿意出银万两,也替自家省去一份贿银,以为比较合算,就决定铤而走险了。当夹有银票与考场暗语的帖子被呈送上去的时候,殷如璋正在苏州城外的官船上与副考官谈话,于是他就把帖子随手放到一边。哪知道被周福清派去的仆人,没有见过
6、世面也不懂官场规矩,左等右等而不见一点消息,就耐不住性子,于是对着官船大声叫嚷:“这一万两银子的事非同小可,怎么收了银子连个收条也不给?”这一来,事情可就闹大了,殷如璋公事公办,周福清被收监,虽经东奔西走地打点关系,但还是直到1901年遇着朝廷大赦的机会才被放了出来。这时候,周家已败落的不成样子,而鲁迅也离家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了。在祖父收监的这段时间,每逢中秋,也就是按照惯例官府要处斩犯人的时候,周家人都要送上一些银钱来给他保命。这样的光景一直延续到鲁迅将近20岁的时候,而据说祖父放出来的时候,还很可能是当时正在南京求学的他以及周作人前去迎接的。这对于敏感的鲁迅
7、来讲,是不可能不留下深刻印象的。然而,除了刚才提到的他为俄文版《阿Q正传》写的自叙传略中透露出仅有的一点信息外,他的作品中,却根本找不到有关的叙述。尤其是《呐喊自序》,他还似乎有意以父亲的病及他的不断出入质铺与药店之类情节,对这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的科场贿案做了遮掩。按照作文的法子,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在作品自序中,详细地涉及这么一件似乎对理解作品来说显得无关紧要的事情,然而,作为一个总是从自我经验出发来写作小说尤其是批判性杂文的人,一个总是对科举制度持猛烈批判态度的人,终其一生,竟对一场涉及他的祖父和父亲,并且他自己也从中感到家庭变故中的人情冷暖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