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

ID:11253638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1页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2页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3页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4页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5页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6页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7页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_第8页
资源描述:

《普劝大众恭敬三宝之倡议--智敏上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勸大眾恭敬三寶之倡議(附恭敬三寶之具體做法)諸山大德高僧、居士檀信:現代社會,由於印刷術及各種塑造工藝發達,很多商家爲了營利的目的,把經文、佛菩薩像、塔寺像印在門票上、商標上、廣告上、名片上、產品包裝盒上、掛曆上,或者製成各種小掛件、裝飾品。這些印刷品和工藝品經過短期的流通使用後,大都被無知的人們扔進了垃圾桶。尤其在景區裏,印有佛菩薩經塔等圖樣或字樣的香盒、門票或包裝盒被人亂丟亂踩,垃圾堆裏隨處可見,更有一些廠家爲了招攬客戶,於產品上(如鞋底)印製佛塔等形象。還有一些佛教徒,以訛傳訛,焚燒經文佛像超度祖先,或把舊經書及過期的佛

2、教雜誌賣掉。也有一些居士,將經書等同世間俗典墊在座位上……種種現象令人憂心。有鑒於此,本文將分四科對恭敬三寶這一主題進行探討和剖析,以期呼籲十方緇素從自身做起,恭敬三寶,踐行皈依學處。一、不恭敬三寶的過患在《佛說慢法經》中,阿難問佛陀:“爲什麼都是信佛、學佛,結果卻有富貴和衰敗不同?”佛對阿難說:“……有的人信佛、學佛,沒有遇到真正的明師,也沒有經書、佛像,又不恭敬上師三寶……看到經書和佛像也沒有恭敬、虔誠之心。如果他有經書,就以輕慢、玩耍的心態掛在牆上,或隨手丟在床、臥席上,或者扔到衣服、被子、破爛的竹箱裏,使得妻子、孩子用不

3、乾淨的手去拿經書,縱然遭到煙熏和屋裏漏雨的情況,也不去查看和關心那些經書,也不燒香、燃燈向經書作懺悔,就跟對待外道、世間的書沒有差異。這樣的所謂的佛教徒,善神就會離開他,惡鬼卻得到接近他的方便,緊緊地追逐他不放過,想盡辦法讓其衰耗害病,各種罪過因此不斷增加,妖魅和惡鬼屯守在他家門口,於是使他不斷衰敗最終死亡,性命盡了以後因爲生前的罪惡、業力牽引墮落到泥犁地獄之中,這都是因爲這個人雖然表面上信佛,但他內心的信仰並不精誠、專一,對佛法的信仰不堅定、猶猶豫豫,無所專據,根本就是不信佛法的人,所以得到這樣的罪業和災殃,衰敗、虧耗到這種境

4、地!”如此種種,可不畏哉!《菩提道次第廣論》云:“由福田門故力大者,謂於三寶尊重、似尊、父母等所,於此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因爲福田方面導致業力重大,在三寶等對境前,即使沒有猛利意樂,只是稍作利益或損害,就能獲得巨大的福業和罪業。律藏《雜事》裏說,拘留孫佛般涅槃時,端妙大王爲拘留孫佛造塔。塔造得很大,有一個工人,看見要造那麼大的塔,二次重復地說:“要造那麽大的塔,哪一天才造得完?”後來這個塔畢竟造成,確實很好,他就覺得過去說的話不對,生了憂悔,就把他的工資用來8買了個金鈴,掛在塔上邊供養塔。他後來感到的果報

5、,非常難看,身形矮小,像侏儒一樣。但是,因他供了金鈴,聲音卻是極好,就是因爲福田極妙。福田殊勝所感福報極妙,同樣如果對此造不善業,輕視乃至踐踏,所感的不善果也較其他尤重!對於在香盒上印製佛菩薩像,印光大師曾開示曰:“鬻香一事,最易培福,亦最易造業。製造不精潔,裝璜競新異,以佛菩薩像印作仿單,及印於香盒之上,又以佛菩薩像攝於香珠眼中,無知之人,競爲購取,褻瀆之罪,何可名言。仿單香盒,隨便丟棄。如此求利,吾恐不但子孫滅絕,恐其人一氣不來,永墮阿鼻地獄。以自彼發起褻瀆佛菩薩像,令敬佛者亦獲大罪,況了無信心者乎。”“此種鬻香者,罪業之大

6、,莫可言狀,彼尚以爲得意。”《菩提道次第廣論》中,“霞惹瓦亦云:我等於法任何玩耍,無所不作,然不敬法及法師者,是壞慧因,現在愚蒙,如此已足,莫更作集愚癡之因,若愚過此,更有何能。”又對於不敬經書法寶之過患,印光大師亦云:“然今之緇素,翻閱佛經,毫無誠敬。種種褻慢,難以枚舉。而習行既久,彼此相安。其褻慢之跡,不忍備言。(如置不淨處,口涎指劃汙傷經頁,閱經威儀不正,肆意談笑等。)視如來之法言,同破壞之故紙。且勿謂不知旨趣者,了無所益。即深知實義者,亦只是口頭三昧,面門輝光。如饑說食,如貧數寶。雖有研究之功,絕無實證之益。況褻慢之罪,

7、奚啻彌天。而受苦之期,豈止窮劫。雖是善因,反招惡果。縱爲將來得度之因,難免多劫備受其苦……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無損。”又有訛傳,殘破經書可做火淨,此乃引誤重罪。《南山律》的《戒疏》裏邊說:“有人無識,燒毀破經,我今火淨,謂言得福。此妄思度”,有的人沒有知識,以爲把破的殘的經燒掉,“火淨”,以火來作淨把殘缺的經燒掉,認爲以火來作淨,是有福報的。“此妄思度”,這是虛妄的想法。  “半偈捨身,著在明典。兩字除惑,亦列正經,何得焚除?失事在福也”,經典裏講,爲了半個偈,釋迦牟尼佛捨身供藥叉,佛經記載,即使只有經中的“常住”兩個字,

8、就可除去眾生的煩惱,有兩個字可以把他的煩惱除掉,半偈、兩字尚且有那麽大的作用,尚且佛要花這麽大的代價,何況一部殘經?怎麽可以燒呢?這個“失事”,折很大的福! 靈芝律師《資持記》(就是解釋南山律的)說:以前有人這麽說,“如燒故經,安於淨處,先說是法因緣生偈已,焚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