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

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

ID:11252168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_第1页
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_第2页
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_第3页
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_第4页
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论文一、上海劳动力就业转移的趋势18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一、上海劳动力就业转移的趋势18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二次现代化则是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

2、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2003年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严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但整个现代化进程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上海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位居全国第一,其现代化指数为98.01。然而在第二次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上,上海却略逊一筹,现代化指数落后于北京(1999年:北京76,上海64),屈居第二,与意大利、爱尔兰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大体相当,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中的中上水平。为顺应全球化和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大力推进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初期,上海第二次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五化”建设上: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化和城市生态化。上海步入第二次现代化必将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观念等各方面的变革,特别是对劳动力的就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三、二、一产业政策”的确立带来了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劳动力就业发生转移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政府控制:部门流向市场主导部门劳动力就

4、业从政府控制部门转移至市场主导部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就业制度和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政府控制部门中的就业者一般都享有长期甚至终身的就业保障。部门内部的工资受到统一的控制,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小,职工的一般工资水平具有刚性的特点,不考虑或者低估人力资本的收益率。与此相反,市场主导部门按照市场法则招收和使用劳动力、,对就业职工不实行终身雇佣制,企业和职工都可以根据雇佣合同保留着解雇和辞职的自由和权力占企业有充分的制定工资的自主权利,根据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和贡献的大小实行有差别的工资水平,其人力资本收益率完

5、全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是受机构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受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影响,近年来,上海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待别是受加快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影响,传统政府控制部门中所谓的“精英型”工作岗位越来越少,而市场主导部门所提供的“非精英型”岗位越来越多,加速了上海劳动力市场从政府控制部门向市场主导部门转移的基本趋势。2.第三产业部门成为劳动力就业转向的主阵地上海“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以及申博成功,加快了上海就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据统计,2002年上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接近50%,但与东京、纽约、香

6、港等国际化大都市70%以上的比例相比仍然偏低,按新型产业体系的要求,预计到2010年,上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将超过60%。这种就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发生了明显变化。1990年,上海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为59.30%,与2001年的41.20%相比,下降了近二十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加速上升,1990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9.60%,至2002年上升到近50%,上升幅度达二十多个百分点。3.制造行业劳动力需求上升现代装

7、备制造业是增强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基础,上海在全面推进工业新高地的建设过程中,其重点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提高成套成线装备和零部件制造能力,使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一态势得益于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伴随着制造业在上海的发展,制造业劳动力需求扶摇直上,据报道,2002年,上海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总量在2001年16.3万人的基础上增长60%以上,达26.6万人。这种发展态势必将使劳动就业向制造业转移。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

8、构相适应的是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二元结构。受户籍和其他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一直限制在农村就业。第二次现代化为上海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二元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融合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此外,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工资率明显高于其在农村就业的工资率,这一切足以诱使他们无限地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除此之外,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