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43682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关于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的探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的探索论文论文摘要:当前,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在就业的过程中呈现出诸如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等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原因。基于就业调查的情况,提出了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的探索与创新。论文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探索;创新一、高职生就业现状及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是学校努力的方向。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总体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
2、的格局并未改变,尤其是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薪酬待遇不高高职生在就业问题上,对工作的待遇关心很大,不少高职生表示,找到一份工作或许不是最困难的,但要想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则比较困难。我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曾对近三年的部分毕业生实习就业期间的工作情况做过调查,在统计毕业生目前的收入情况中发现,有4.1%的毕业生待遇在500-800元之间,有26.3%的毕业生在800-1000元之间,有33.7%的毕业生在1000-1500元,有18.6%的毕业生在1500-2000元,有11.7%的毕业生在2000-2500元,而待遇在2500元以上的仅有5.6%
3、,从收入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我院大部分毕业生的收入都在800-1500元左右,占到60%,而对2000-2500元及2500元以上的不到20%,收入总体上相对一般,较高收入人群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多数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单位,而待遇好的单位要求又比较苛刻,这也就使很多毕业生形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就业出现困境。(二)工作稳定性不高高职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繁杂而又辛苦,高职生有时很难坚持不断地一直做下去。因此,在岗时间比较短,稳定性不强。在对我院毕业生在岗时间调查中发现,一年以下的有32.6%,一至两年的有33.7%,两至三年的有28.6
4、%,三年以上的有5.1%,这说明我院毕业生在一个岗位工作一至两年的居多,毕业生多数把第一次的工作岗位看成是实习或者学习经验,并没有做好长远的打算,再加上一线工作的枯燥、辛苦,因此,多数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换另一岗位,所以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后多数都不是很稳定,在就业与择业之间徘徊。(三)专业对口率不高毕业后专业不对口,是高校毕业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尤其以高职生比较突出,在高职生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着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我院也在调查毕业生专业对口情况中发现,选择有工作且与专业有关的占到56.2%,选择有工作但与专业无关的有38.7%,由此可看出,专业对口率不到60%,有三分之一之
5、多从事着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工作。专业的不对口,不仅使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也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无用武之地,最终则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四)工作岗位条件不高作为高职生,主要是面向培养培养面向建设、生产一线所需的人才,这也使得高职生毕业生后更多的从事一线劳动,一般企业一线工人都是两班倒或三班倒,工作时间都在8-12小时,工作环境一般都在生产车间,通风条件较差,有的企业车间还阴暗、潮湿,还伴有喧闹,甚至带有一定的危险。因此,高职生整体上就业岗位条件不是很高,有待进一步改善。这样一来,部分高职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意下企业、下车间,到一线去工作。二、高职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从高职
6、生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目前,多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一定的理想化,期望值都比较高,在调查中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喜欢到大城市,到一些热门行业就业,喜欢选择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喜欢从事白领职业。还有就是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毕业后仅仅是找个好工作,做个好职员,而忽视了人的自我创业的潜能开发,很少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做“白领”。如果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有人说三道四,认为是大学生个人能力有问题,不务正业,找不到工作,所
7、以才进行创业的。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更多的毕业生宁可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参加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的人才招聘会,也不愿意冒风险去创业。问卷调查表明,毕业生工作所在地集中在地级市较多,占到55.2%,其次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占到30.5%,在县城和农村工作分别占到11.2%和3.1%。这说明一些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大的大中城市是毕业生的首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也是毕业生的较多的选择。这样就使得大中城市这一档次的人才过剩,特别是某些热门的专业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