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

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

ID:11240846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_第1页
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_第2页
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_第3页
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_第4页
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生活的感性”遇到“数学的理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发展的,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活动,来谈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和思考。  【教前思考】  通过查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各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关于“角”的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定位,笔者发现,虽然所列教学目标线条比较粗,但是层次已经很清晰。第一学段对角的认识是

2、立足于体验感知型的知识了解,没有技能型的必达目标。  同时,通过对比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内容后发现:这一节课不约而同地被编排在第一学段的二年级(人教版安排在了二年级上册)。证明“认识角”不是一块孤立的知识,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教材编写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情境,通过从实例(张开的剪刀、钟面指针等)抽象出角,并通过找角、折角、画角、做角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体现了数学新教材“生活联

3、系数学”的编写意图。  【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让学生站在数学的理性角度去认识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能查到很多公开课的课例,对于“角”这个概念的引入就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教学片段一:从生活到数学的教学设计思路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角”,你能从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吗?  1.学生开始找,教师组织大家动手摸一摸实物角。  2.出示实物图:剪刀、钟面、三角板。  提问:这里有角吗?(借助课件抽象出学生找到的角)  3.观察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点叫什么?(

4、顶点)那这两条直直的线呢?(边)  4.小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组成了角,请大家一起大声地读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谁能指出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请学生上台)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生活中的角,通过技术处理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再组织学生观察发现这些角共同的结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从而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的设计遵循了教材编写的意图,体现了数学源自生活的思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被动地参与了知识的建构过程,虽看到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但积累的效果差强人意。对此,笔者在课堂上做了新的尝试。  

5、教学片段二:从数学到生活的教学设计思路  1.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四个被遮挡得只剩4个角的平面图形)  师:你能认出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吗?你怎么想的?学生一一辨认,指名说判断理由  生:我是从露在外边的角来辨认的。(请学生上来指一指,明确找到的角)  师: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2.认识角。  师:把刚才图形上的角都取下来了。(课件出示从图形中提取的角)  (1)观察:这些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课件演示,

6、强调角的共性特点,揭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考考你:找一找,下列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自主完成(补充完善:角的两边特征应该是“直直的边”)。  (3)归纳:我们数学中的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4)小练习:主题图中找角。  要求:找一找,并指出你找到的那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思考】引导学生经历生活和数学的“对接”,丰富“感性认知过程”,积累“理性认知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时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作背景,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相得益彰

7、”;有时过多依赖日常生活经验却会干扰“数学化”概念的建构。因此,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对接,让经验互补,从而生成新的数学经验。  在生活情境中通过特殊处理“虚化”出来的角,与学生原有经验往往有一定距离,学生容易受到“生活角”的认知干扰,影响对“数学角”本质特征的认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笔者立足学生已经认识常见平面图形的学习基础,创设了“猜猜它是谁”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常见平面图形角的特征辨认图形,引出学习活动的第一手资料,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活动,发现“角”的共性特征就顺理成章了。结合练习中的

8、“数角”,组织辨析完善了角的定义,规范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通过主题图“找角”,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达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对接”。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一定都是从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原有认知,实现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的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比较角的大小”注重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