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39785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3年7月21日,以“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圆满闭幕。本届论坛把建设生态文明凝聚在四大支柱上:绿色经济、公平包容性社会、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价值体系。在两天半的时间里,论坛举办分论坛及各类活动50余场,中外各界人士汇聚一堂,探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焦点、难点议题。 材料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2、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知识链接]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如果肆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
3、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无私奉献的大自然。 3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5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多国政要、联合国相关机构负责人、各相关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等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这是因为() ①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②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③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④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
5、的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成功举办() A将彻底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B表明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C有利于搭建共享平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D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致力于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共赢。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 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②牢记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③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④担负起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
6、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习近平主席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表明中国() ①积极承担作为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④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万元GDP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相同的工业产值排污更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这警示我们() A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是矛盾的 B应先治理环境,后发展经
7、济 C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D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难免会破坏环境 2013年7月21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的“PM2.5;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分论坛,围绕近年来大气污染形势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据此回答6-7题。 62013年1月以来,大范围雾霾天气轮番笼罩,我国十余省份陷入十面“霾”伏。“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破解“雾霾”困局,建设美丽中国,必须() ①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②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为环保让路③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