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

ID:11238917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_第1页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_第2页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_第3页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_第4页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论文摘要分析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语言的意义。自70年代以来,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围绕意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者提出了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成真条件语义学理论,后者提出了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辨明条件语义学理论。本文分析了这场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并探讨了双方基本观点可能蕴涵的不同的形上学立场。以此为基础,本文还对争论双方作了批判性的评论,而且提出了一种探索语言意义问题的新思路。关键词意义真理证实实在论反实在论AbstractAnalyticalp

2、hilosophyaimsmainlyforanalyzingthemeaningsoflanguage.Concerningthistherehasbeenafierceargumentbetandantirealismsincethe1970's.D.Davidsonadvancedthetruth-conditionsemanticsbasedon"truth",andM.Dummettrepresentingantirealismputforanticsbasedupon"verification".Inthispaperth

3、eauthormakessomecriticalmentsonmainquestions,ideas,tacticsandmetaphysicalimplicationsshoitsaneeaningsoflanguage.一、争论的背景和焦点(一)毫无疑问,分析哲学的出现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freeliddle):就命题逻辑而言,任一语句表达的命题P或真或假,没有第三种可能,即PV~P;就一阶谓词逻辑而言,对于任何变项表达的个体X,要么具有性质Q,要么不具有性质Q,没有第三种可能,即(@①X(Q(X)V~Q(X))。

4、用另一等价的说法,弗雷格主张在分析语言的意义时,在语义学上必须坚持二值原则(theprincipleofbivalence)。本文所论实在论者接受弗雷格的这一主张,而反实在论者拒斥这一主张。弗雷格还主张一个语句的意义取决于它据以指定为真的那些条件,因为语句作为复合名称,指的就是这些成真条件付诸实现的意思。卡尔纳普(R.Camap)对这一主张作了更明确的表述:“了解一个语句的意义就是了解这个语句在哪种可能的情形下是真的,在哪种可能的情形下是假的。”〔3〕本文所述实在论者遵循这一研究途径,反实在论者则反对这一研究途径。(三)戴维森对一个系

5、统地分析语言意义的理论的恰当性条件作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一个恰当的意义理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4〕A.赋义性条件:一个恰当的意义理论必须能为自然语言L中的任何一个语句S提供意义的解释;B.构成性条件:一个恰当的意义理论必须能说明S是怎样根据L的有限语词和规则组合而成的;C.证明性条件:一个恰当的意义理论必须能证明可由有限的公理合乎逻辑地衍推出L中的无穷语句;D.检验性条件:一个恰当的意义理论必须能得到经验的检验。对这四个条件本身,本文所述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没有太多争议,但对什么样的意义理论才能满足这些条件则各执一端。争论的焦点可以

6、归结为三个问题:Q1:以真理概念作为意义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不是合适的选择?或者说,成真条件语义学是否能够成立?Q2:恰当的意义理论是否必须承认客观事实的独立存在?或者说,真理符合论是否能够成立?Q3:恰当的意义理论是否必须承认语句真值的独立存在?或者说,排中律或二值原则是否普遍有效?本文所论实在论者对三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反实在论者则相反。二、实在论:真理—意义分析(一)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者在分析语言的意义时,采取了三大策略。第一个是:在阐明语言的意义时,把内涵表达方式逻辑地转换成外延表达方式。按奎因(,便可将“”之类的表达形

7、式转换成下述语句类型:(1)S意谓着P(SmeansthatP)。从结构方面看,S是表征一个语句合适形式的描述句,而P是S所描述的分句,that便是其标记。从意义方面看,P是对S的意义的表达。但是,戴维森认为这里的“意谓着”一词不能恰当地表征“语句意义”这一概念,因为它是一个语义模糊、多义的内涵的表达式。为了把它变成一个语义清晰、单义的外延表达式,戴维森主张代之以“是f当且仅当”这一表达式,其中f是任何形式的谓词。这样,⑴就转换成了如下双蕴涵形式的外延表达式:(2)S是f当且仅当P(SisfifandonlyifP)。至此,所谓语义上

8、升已经完成。由于戴维森对Q1作了肯定回答,所以他认为根据自然语言L中任意谓词“是f”和初始谓词“是真的”在塔斯基(A.Tarski)规约T的限制下,对L中任何语句都满足相同的条件,可以断定二者具有相同的外延。因此,⑵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