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34723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本文探讨了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阻断负性思维。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防止发生意外;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可减少或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关健词]抑郁症心理护理 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分析,全世界人口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3%,其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三位,以女性最为常见。对抑郁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科学及有效的护理对于抑郁症的康复是很有必要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
2、2O12年4—8月住院的抑郁症患者80例,全部符合CCMD一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任,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酒精中毒、药物依赖等疾病。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22—60岁。平均38.1±11.5岁。病程5周一8年,平均4.6±6.5年。平均住院42.3±12.31d。治疗结果:痊愈51例(痊愈率63.8%),好转22例(有效率91.3%)。未发生自杀自伤等意外事故。2护理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抑郁症患者往往心境不佳,有自卑感,怕被别人看不起。护士要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帮助患者。使患者体会到自己是被接受的,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
3、样无能,没有价值。部分患者在情绪低落的同时还伴有思维迟缓,沟通困难。此时护士应耐心,可采取非语言方式沟通。如身体向前倾、面带笑容、拍拍患者的肩膀等以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当患者主动交流时,护士要耐心、认真地倾听,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理解、同情、鼓励等。使他感受到尊重和安全。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价值感。2.2阻断负性思维,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抑郁症患者往往自我评价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危险,这种情形是不知不觉而产生的,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帮助他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尝试面对现实,抵抗内疚和焦虑;一方面帮助患者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正向看法;
4、还要使患者意识到个人性格缺陷。如内向、不善交际、多愁善感、追求完美等,面对社会压力,要增强自己适应环境能力,要具有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2.3防止发生意外自杀观念与行为是抑郁症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为达到目的其行动多较隐蔽,甚至伪装病情好转逃避医务人员和家人的注意,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因此。护士在保证安全护理的前提下。更应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鼓励或陪伴其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在心理上给与支持,使其振作起来。维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2.4学习新的应对技巧由于部分患者是由生活事件引起,不良的心理应对方式可成为疾病的诱因,同时寂寞又可加重抑郁情绪
5、。因此护理人员可为其创造交流沟通机会,以协助其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增强社交技巧。患者的不适应行为常常被某些周围人所支持,当其抑郁时能得到他们的关心与帮助,此时护士也可以对这些周围人提供适当的教育。来加强患者的适应性的行为反应,忽视不适应的行为,从而改变患者的应付方式。尤其对有诱因的患者,应使他们尽快以合理的方式应对所面临的问题。2.5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属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部分抑郁症患者与他们的配偶和子女存在人际关系问题。他们常感到经济贫乏。平等减少,社会支持减少。交往相当不愉快。参与社会活动减少。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等。家庭的支持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
6、者被爱的感觉,增加治疗信心,得不到这些支持可使患者产生无助感。因此。动员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使其在感情上得到支持,生活上得到照顾。从而缓解抑郁情绪,减轻其孤独感,建立起治疗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小结做好出院前的护理疏导工作及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宣教,以便实施家庭干预,同时良好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支持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生活环境时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有密切的关系。出院前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巯导,加强心理护理,实施临床关怀,提高自尊心和对生活的信心,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使其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即使面临严重生活事件,也能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要进行精神患者家庭护理
7、基本知识的宣教和指导。如为患者妥善保管药物,督促并协助患者服药,防止患者藏药集存起来一次吞服,发现病情不稳时应及时看门诊,及时给予干预,预防疾病的复发,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促进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更好地回归社会。总之在医院及家庭的的共同努力下,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好的促使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更快的融于社会,回归社会。参考文献[1]蔡灼基主编.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39—24O.[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