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

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

ID:11219756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微型教案金龙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了解,来把握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教学难点:陈奂生形象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自读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教师为学生出如下的智力选择题:假如你的母亲和爱人同时掉进水里,你是先救母亲,还是先救爱人?学生怎么回答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题,无论你选择哪一个答案都是不符合道德伦理的,这是由主人公所处的“夹缝”地位决定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说的主人公陈奂生也处在这种“夹缝”中,不过不是母亲和爱人的“夹缝”。那么,他到底处于什么“夹缝”呢?希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大家能弄

2、清楚这个问题。二、了解故事情节: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然后用四个字给这一部分加上小标题。(“上城目的”或相同意义的词或短语)再让学生讨论陈奂生上城的目的是什么。(从表面上看,陈奂生上城的目的一是卖油绳,二是买帽子。假如只是这两个目的,小说写到第五段就可以停下来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往下写?显然,陈奂生上城的目的还有别的,那又是什么呢?首先他觉得自己沉默寡言是因为见的世面少,其次他把自己不被人看重归结于自己没有奇特的经历。因此,他此番上城的目的除了上面的两个外,还有另外两个,这就是长见识和寻奇遇)再让学生把陈奂生上城的目的进行归类。(前两个都跟物质有关,后两个都跟精神有关。可以说陈奂生此番上城一是为

3、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二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2、学生默读第二部分,也用四个字给这一部分加上小标题。(“顾此失彼”或相同意义的成语)再让学生指出这里的“此”和“彼”所指代的内容。(“此”指喝茶、吃饼、逛商店选帽子等事情;“彼”指卖油绳、买帽子等事情)再让学生讨论“此”和“彼”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联系。(“此”中的喝茶、吃饼、逛商店选帽子等事情属于“精神”上的享受;“彼”中的卖油绳、买帽子等事情属于“物质”上的满足)1、教师用四个字概括第三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因祸得福”或相同意义的成语)然后让学生指出这里的“祸”和“福”所指代的内容。(“祸”指陈奂生因为卖油绳到夜里十点半后而累病了,“福”指他

4、碰到了县委吴书记,坐上了吴书记的汽车,吴书记还带他去看病,并把他安排在招待所住宿)再让学生讨论“祸”和“福”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联系。(“祸”因“物质”而起,“福”由“精神”上的满足而来)2、教师用四个字概括第三部分第二层次的内容。(“乐极生悲”或相同意义的成语)然后让学生指出这里的“乐”和“悲”所指代的内容。(“乐”指他碰到了县委吴书记,坐上了吴书记的汽车,吴书记还带他去看病,并把他安排在招待所住宿等事情,“悲”指他为了住招待所而花去了五元钱,把可以买两顶帽子的钱住进去了这件事)再让学生讨论“乐”和“悲”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联系。(他“乐”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悲”的是他“物质”上的损失)3、

5、请一位学生用四个字概括第三部分第三层次的内容。(“化悲为喜”或相同意义的成语)然后让学生指出这里的“悲”和“喜”所指代的内容。(“悲”指他经济上的五元钱的损失,“喜”指他心理上的因为县委吴书记关照他而形成的优越感)再让学生讨论“悲”和“喜”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联系。(他“悲”的是经济上即“物质”上的损失,“喜”的是他的优越感即“精神”上的满足)4、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假如要为陈奂生写系列小说,接下来应该写什么?你这样构思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再向学生适当介绍高晓声在《陈奂生上城》之后写的《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的内容,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二、了解人物形象:1、照应开

6、头,提问学生:陈奂生处于什么“夹缝”?(物质与精神的“夹缝”)2、让学生归纳:陈奂生这个形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什么?(处于物质和精神的“夹缝”之中,在“夹缝”中苦挣扎,求生存的形象)1、作者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何在?(他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二、布置作业:(略)附、板书设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1上城目的物质精神2顾此失彼3因祸得福4乐极生悲5化悲为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陈奂生形象的特点。2、了解小说的主题。3、领会小说中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教学重点见“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见“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让农民出身的学生来概括中国农民的特点。(吃苦耐劳、淳朴善

7、良、文化水平低、目光短浅等等)再按照时代发展的脉络列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高晓声小说中的农民和赵本山小品中的农民,请学生分别讲一讲这些农民的不同特点。(鲁迅小说中的农民愚昧麻木,赵本山小品的农民刁钻滑头,高晓声小说的农民暂时不得而知)再告诉学生,《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就是高晓声着力刻画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要了解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就必须进入小说所描写的情景,细细地加以品味。二、评价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