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16149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浅谈如何实现家园共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实现家园共育内容摘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这二者对幼儿的成长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成功的幼儿教育,尤其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家园共育。那如何协调好幼儿园与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上的关系?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获取家长的信任二、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1·帮助家长树立教
2、育观,形成家园共育的氛围2·引导家长主动、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创造“家园共育”的新模式三、教师要与家长建立一种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尊重、支持、合作四、注重家园的互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词:家庭幼儿园家园共育合作健康快乐9第页随着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这二者对幼儿的成长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
3、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成功的幼儿教育,尤其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有助于实现对幼儿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与互补性,增强教育的效果,它不仅能发挥家园资源的潜能,又能多方开发,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扩大教育的时空,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增强家长的养育责任,促进亲子关系。这也是新“纲要”强调家园密切配合的意义所
4、在。正因如此,家长的园外教育如若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相协调,幼儿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正效应;反之,则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负效应。那如何协调好幼儿园与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上的关系?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获取家长的信任9第页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家长的水平明显提高;另外,由于独生子普遍提高,家长们对幼儿的期望值也明显提高,他们对自己孩子所就读的幼儿园的活动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老师的素质要求几乎提高到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高度。注重教师是否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对孩子能否细心、耐心、关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全面的素质。首先,教师要
5、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缺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她会精心地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和学习,对幼儿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除了要深入了解当代独生子女的心理需求、学习能力外,还应多方涉猎文学、科学、艺术、社会等领域,因此,工作之余,我积极抓住有利时机观摩姐妹园的教学活动,听取专家教授新的教育观念、理论的讲座。翻阅各种幼教书刊、报纸,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不断以新的专业理论充实自己,勤于探索
6、,勇于实践,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一条适应二十一世纪幼儿素质教育的新路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同教师接触的时间较长,且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谈吐举止,衣着打扮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这样形容教师,他说:“教师仿佛是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盯视着。”因此,家长希望孩子的老师热情大方,行为端正,衣着得体,这些良好的气质修养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9第页教师在家长面前树立的爱生、敬业的形象会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产生信任感
7、。而教师一旦取得家长的信任,就等于在家长工作中获得了一张通行证,这样,教师与家长就可以在家园同步教育这一轨道上携手前进了。二、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近年来,我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园活动,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育空间,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使家庭成为幼儿园的“第二课堂”,家长成为幼儿园的“编外教师”,使幼儿园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帮助家长树立教育观,形成家园共育的氛围当前大多数家长存在着“
8、望子成龙”的心态,送来幼儿园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起点”,天天想着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老师教了多少知识,但不太注意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针对家长们的这种心态,及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