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

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

ID:11204647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_第1页
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_第2页
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_第3页
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_第4页
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采访如何有效提问?《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   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2、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   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

3、,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   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

4、。“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

5、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

6、,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   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记者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态势,即思想、心理活动仍积极进行,外部神态自然轻松,然后发挥“磨功”,与采访对象“闲泡”,力争做到:他紧张你轻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

7、住机会,一举突破。   正面激问式。就是平常所说的“激将法”,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提问的注意事项俗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除了突发事件要靠记者随机应变的能力外,对非突发事件采访前,作为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考虑好向被采访对象提问什么,在采访一些专业性强的问题时,尽管一时难以弄懂深奥的专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