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

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

ID:11190546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U-991
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  _第1页
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  _第2页
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  _第3页
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  _第4页
资源描述:

《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东北制药集团VC项目分析背景资料:  VC项目的特点是参与国际竞争,由于确定项目时VC产品价格高,约每公斤110元,厂家可以得到50%的利润,所以,中国各地纷纷上马VC项目,生产厂家从10家增长到29家,生产能力从1990年的4300吨增长到1996年的2万吨,从而打破了原来的生产格局。  从1990年到1996年短短6年的时间里,中国VC生产能力增长了好几倍,出口虽也有一定的增长,但没有生产能力增长得快,供过于求是必然的。  由于企业间竞相压价,挑起了全世界范围的“VC大战”,打破了原来的世界VC格局。于是,瑞士罗氏公司被迫应战,1995年开始第一次降价,以每公斤12美元降到每公斤7美元。1996年又进行了第二次降价,降到每公斤5美元再到4.6美元。日本武田公司关闭了其在美国的工厂。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与国内企业都被迫进行调整,国际上许多企业已经不生产了,国内也从29家减少到6家,生产能力从5万吨下降到2.5万吨。  可以看出,VC项目特点是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当中国的产量只有2000吨或3000吨时,外国企业还不害怕,因为那在5万—6万吨的国际市场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当中国出口量达1万吨时,国际名牌企业也坐不住了。1995年10月18日,就在东北制药正式投产的当天,罗氏公司宣布降价,每公斤价格从12美元降低到7美元,后来盯住中国企业的价格一直降低到5美元。这就使得东北制药一年损失近2亿元,连银行利息都还不起。  目前,沈阳东北制药集团的VC生产能力约为每年12万吨,是国内第一大厂家,在世界排名第三。由于在东北制药集团的负债中,VC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东北制药集团发生亏损与后来的加强管理、走出困境都与这1万吨VC项目有关,用企业人士的话来说就是“成也VC,败也VC”。另一方面,从世界市场范围看,华北制药的青霉素与东北制药的VC是中国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两大战略产品,其中,VC项目又堪称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经典之作。因此,下面就专门研究一下VC项目的情况:  1、立项建设。VC项目于1993年立项,l993年4月15日动工,到1995年10月18日投产,时经两年六个月,耗资5.6亿元。   之所以要上VC项目,是因为有盈利前景。到90年代为止,瑞士的罗氏公司一直控制着国际VC市场的份额与价格,当然有淹不薄的垄断利润。按照每公斤110元计算,由于成本才每公斤50元,每公斤可赚60元。正是由于VC价格高,利润率高,而国内生产能力偏低,所以使得国内许多地方上VC项目,生产能力很快地达到了4万吨,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东北制药也是在“上VC肯定赚大钱”这样一个背景下争取到了VC项目。  本来这种项目的性质应属于基本建设,但是,考虑到当时国家对此控制得很紧,按照基建项目难以得到批准。沈阳市政府决教尽量不让国家知道。一开始市里准备拿钱支持,或是靠银行贷款,但一直没能落实。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企业方面只好想到与外商合资。1993年6月,企业与香港商人黄鸿年“私定终身”,由黄打入300万美元到账。后来,这一情况被人告到国务院,说是“有人卖厂”。其结果,双方“结婚”不到一个月便“离婚”了。  作为解决措施,国家经贸委决定立一个“双加工程”项目,计划由国家贷款投入5-6个亿、这样,一个基建项目就按技改项目报了,而企业则增加了债务负担。  2、投产竣工。从建设本身看,VC项目是成功的:项目总投资没有超过预算、按期竣工、一次试车成功,1996年1月份生产了506吨。问题在于市场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目前全世界总需求量大约在7万吨左右,罗氏公司生产能力约3万吨;德国的巴斯夫与日本的武田公司等的生产能力为2.2万吨,中国生产能力约2.5万吨。总需求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现在西欧、美国等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各国所占市场份额也基本上趋于稳定。  现在,东北制药集团的VC价位暂时保持不变的状态,因为如果再降价,势必引起罗氏公司的回应,不仅不一定抢占到多少市场份额,自己也会减少收益。另一方面,如果提高价格的话,那么,原来国内已经停产的企业就会立刻“死灰复燃”,因为许多设备仍然封存着,一有机会,谁都可能迅速地进入,所以,再提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3、上市剥离。1996年东药集团公司争取到了股票上市的指标。于是VC项目随同东北制药总厂的资产一起包装上市了。  在这一过程中:担保公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跑财政部、经贸委,加快了进程。以前国务院研究,企业在下边递了一年也没有上去。这次“前门不行走后门”,从国务院二处送上去,结果,在有关首长去罗马尼亚之前批了下来。  由于发行股票仅仅筹集到2.5亿元,并没有多少效果,再加上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造成VC项目没有效益,结果成了股份公司的一大负担。于是,1997年底,股份公司再将VC项目以及其他若干项目共12亿多元的资产与相应的负债一起从公司中剥离出来,转到了集团公司。   4、改革转制。1997年共生产了3800吨,成本大约为每公斤60元,按当时的销售价格计算,每公斤要亏12元,总共要亏5000-6000万元。如果按照万吨能力计算,那还要亏损得更多。1997年3月,VC车间停产了,因为万吨VC能源、折旧负担太重,5.2亿元固定资产的折旧每年5000万元,另外,4个亿的贷款利息每年也要5000万到6000万元。因此,一些人认为,是万吨VC项目把东药给搞垮了。  到1997年下半年,市场价格开始反弹,逐步上涨到每公斤5.2美元到5.3美元。国内有一些厂家也已经复苏。这时的东药到底是应该保持“休眠”还是应该再上马,众说纷坛。这时,被调到东药担任领导职务的陈钢同志与其他人一起研究VC项目问题,认为当时生产能力每个月400吨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原厂领导认为如果提高到500吨需要再投入1亿元,陈钢同志经过调研,认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用不了几千万元,结果只投入了200—300万元将设备修一下就可以了。  到1998年1月,VC车间开始转制,成立了“VC公司”,原来的1300人全部“下岗”,再由干部进行选聘,最后上岗者为805人。此外,再加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等,成本直线下降,达到每公斤41元甚至39元。例如,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一年可达9000万元;能源产值率增加了30%,在产量增加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没有增加(在企业总的能源消耗中VC项目占一半);修理费大幅度降低;财务费用也减少了1700万元;管理费用也从6000万元降低到5000万元。  实践证明,当时提高产量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产量也直线上升,从每月450吨、500吨、600吨、700吨一直到1998年底达到了850吨。  5、地位能力。如前所述,1998年改制后,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目前可达到每公斤4.5美元甚至于4.0美元。由于东北制药“红五星”产品比较有名,所以,资金从国外回收情况很好,1998年1月资金回笼4800万元,而1999年1月回笼9000万元。  生产能力方面,东药1999年五月生产了1008吨,2月包括春节才28天,东药也生产了1000吨。因此,实际上,东药每月生产900吨到1000吨VC的规模已经达到。   在技术方面,东药从西安一科研院所买入技术,使得回收率从50%提高到58%,使得国内其他厂为之一惊。作为国家名牌,VC出口享受25年免检,1999年计划生产1.2-1.5万吨。由于VC生产厂家从国际上的8家、国内30家通过1995-1998年的3年竞争只余下国际上的3家和国内的4家,因此。竞争进入了相对平稳的阶段。  现在,国际上各个生产方面基本上达成默契,价格稳定在每公斤5.3美元(中方)和6美元(外方),市场具体分配情况是:中国不超过2万吨,所占比例小于30%,武田占35%,罗氏占35%。评点:  在发展方向、深化改革上下功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向下游发展。在VC的用途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向最终产品调整的空间。美国VC用于食品添加剂与药品方面的比例大体上为80%和20%,而目前中国正好倒过来,用于食品添加剂与药品的比例为20%和80%。因此,在国内向产品下游发展还有很大的余地。  ②增加出口配额。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东北制药集团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主要是成本低,劣势是品种较少与服务较差。所谓品种少是指以原料粉为主,VC钙、VC钠等很少。另外一个问题是运输成本高。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应进一步增加东药的出口配额。  ③治标治本。目前集团公司本部已经是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但是,并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关心,“无老板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④国家有关部门与集团公司以及总厂的关系还没有理顺。降低债务负担为治标,解决体制问题为治本。宏观经济学博士:李文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