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议思想品德课中的情境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思想品德课中的情境教学StudyjournalofmoderneducationandteachingFebruary2011No.2Vo1.7是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当学生了解到"我"终于爬上石架,由于害怕却再也不敢向上爬时,教师可以顺势问问学生:"如果你当时也在同他一起爬石架,你会怎样做?"引导学生展开求异……又如,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两首诗,同样的题材,诗人相似的经历,但又因创作风格迥异
2、,读起来感受又大相径庭.这是最好不过的比较阅读材料了,可借此发展一下学生的求异思维.看看学生们各自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在阐述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言之成理,都予以肯定,课堂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思想的舞台.在课堂中,可经常进行一题多说的训练,学生便可拥有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了;对一些观点截然相反,学生存在意见严重分歧的问题,可采用辩论,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推陈出新;也可开辟"趣题征解""请你攻擂"等栏目,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其继续"求异"
3、创新的动力.5.在写作中转换.落实学生的"求异"有个材料说得好,"要想使良好的求异意识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等思维品质向能力方向转化,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写作训练.因为写作能迫使学生在思维高度活跃和敏锐的状态中表达展现出自己的思维成果,有利于实现求异思维的定型".给语文学习想象的空问,是落实学生的"求异"的一个好办法.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可以将构思课文结局作为爆发点来让学生去想象作文,学着小说的语气手法,写作《于勒发财归来》.我们可以想到,学生将会作自我的"想象",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设计,自己的小说;还如《
4、孔乙己》的结尾,也有很大的求异思维的余地,因为鲁迅没有具体交代他是如何死的,那么我们可以写《孔乙己之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合理地设想孔乙己的死亡原因.辅导作文时的不落俗套,也是落实学生的"求异"的一个好办法.教师在辅导作文的时候,告诉学生可以从对立面等多角度立意,懂得要结合实际谈体会,学会翻新……写作训练甚至可以写两篇不一样观点的文章,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有许多题目都可以是求异的:《开卷有益》一《开卷未必有益》;《知足常乐》一《不知足者常乐》;《超前消费》一《适度消费》;《忠言逆耳》一《忠言顺耳更加好》
5、……当然不可以让学生胡思乱想,甚至是毫无道理地"标新立异",主要是鼓励与引导学生学会对立地,多向性地,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培养求异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对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抹杀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开拓精神,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求异思维人人都有,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抛开眼前的
6、某些"利益",愿意真正为学生去想去教了!以上几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目的只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共鸣和深入探讨!收稿日期:2011—02—10浅议思想品德课中的情境教学赵世坤(永昌县新城子镇中学甘肃永昌737208)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调动,挖掘,激发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参与的乐趣.其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活学生的心态和情感,主动体验课堂.下面就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谈几点认识.1.思想品德课创设情景境教
7、学的必要性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离开情境无激情,离开激情无创新.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思品课就不会成为外在的附属物而是心灵的雨露和阳光.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激其趣,开其智,炼其意,受其法,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探索,体验,发现,表达,让创新意识在情境中苏醒,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
8、教学效果.2.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的策略2.1先学后教创设"问题"情境.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首先通过学生自学设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归纳提出一些问题,使之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产生矛盾冲突,点燃学生求知欲,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从而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最常用的情境教学方法.2.2确定论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