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民间剪纸与美术的意象性

探析民间剪纸与美术的意象性

ID:11173669

大小:51.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0

探析民间剪纸与美术的意象性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探析民间剪纸与美术的意象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民间剪纸与美术的意象性  1、意象性  意象是主体的情和意与客观对象合二为一的意识过程。意是主体精神,主要指求解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体悟、思想,是主体对宇宙万物之道的理解,是一种直观把握到的精神意识。象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人们的视觉思维、内在心理意识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形象。老子在论述道时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2];大象无形即为意象之关系。意象起于外物的物象,同时又是一种内心视像,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经验、寄寓人生感慨、解悟人生真义的重要手段[3]。中国的传统美学是建立在老庄思想

2、文化背景下,从魏晋玄学到唐宋山水,文人思想中意象高远性的追求早已成为艺术创作主要方向,这正是对意境表达的思想指导。在此,我们通过民间剪纸人物与传统绘画人物在造型手法上的反差与意象表达力度的相似处进行切入,借以探讨。南宋著名画家梁楷的作品《泼墨仙人图》在人物表现上采用了局部概括夸张的手法,黑白水墨,了了几笔传递出人物醉憨之态,是一种文人画背景下的情味传达,即重视艺术的创新和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注重画家个性的发挥。[4]而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人物表现同样运用局部的概括夸张,阴阳对比却传递出不同的意象表达。如:安徽阜阳剪纸高手程建礼的剪纸人物情感直白,淳朴有力。人物造型去除细节,夸大特征性,抽象图案化、

3、装饰化的表达手法,将人们心理诉求通过艺术造型直接性表述,这样的造型方式传递出的绘画语言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传递出作者对美的追求。审美角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创作的切入点以及表达重点,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促使了艺术家以及大众的另角度审美,其意象性表达也给予观者另类认知感受。下面我们再通过剪纸人物造型语言的特征性近一步阐述此种意象性表达途径。  2、剪纸人物造型语言的意象性表现  2.1对人鬼神形象的认识理解是民间艺术家们进行人物创作的大背景,其关联形象的再创,追求一种三界共通的造型语言,是将创造的人物造型嫁接与自然万物之上与其浑然一体,创造出气韵天成的人鬼神高度统一的人物造型的基础。这样的人物造型创作

4、背景也就铸就了民间人物造型语言的意象性特征民间剪纸人物造型创作在其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下形成了集体的审美意识,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所属生活环境下的审美需求,是艺术家自我主观直觉对经验现实,客观物象的领悟,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作品的表现必然以寓意象征为主导,拙朴自然的情怀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促成了艺术家特有的象征性造型语言特征。如人物类剪纸作品莲花娃娃,造型线条简洁,概括性强,充满生命力,生动的传递出作品的情义。整体构图中表现出对物象形的高度概括,完整圆满、动静结合、对称偶数、夸张变形等概念。莲花娃娃的造型它既用于儿婚女嫁的礼品上,也作为刺绣底样,寓生息繁衍之意。民谚中有娃娃踩莲花,两口子好缘法

5、、身下铰个聚宝盆,新媳妇必定生贵人、莲蓬壳里籽籽多,连生贵子到俺家等等都通过对形式感(象形)的把握生动而深刻的阐述出作品形象的意念内涵。观念的阐述在此借助了象征性手法,图面中随意性强,理念让与感官,情理服从感情,意念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构图完整,简洁概括,对比鲜明,效果强烈,充满象征意义,这些概念关联着造型思维的展开和造型形态的创造,在这种造型语言下,整体画面呈现出一种近乎不合理的故事内容,而这种不合理又因为形式美感而变得顺理成章甚而势气临人,人们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反复运用一种纹样,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更在于蕴藏在图形背后的意义。图形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

6、。正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及对意的执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承传并发展[5]。民间观念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性图案成就了形式感追求背后所要阐述的意象性传递。  2.2夸张变形式的背离形成的特异视觉语言是剪纸作品中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手法之一。如剪纸人物作品抓髻娃娃,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这是个充分简化了的人物形象,一个人形而已,而这个人形的造型语言却传递出对生命守护和人类繁衍的意识导向,人物的造型语言带有明显的夸张性和隐喻性。作者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不守常规,不分远近透视,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所需要表达的东西统统至于画面之

7、中,人物造型的交错形成的特殊美感呈现出较强装饰风格,而所有在纸面上出现的人形又因为寓意的不同传递出民俗观念特有的思想性。任何完美的东西,不在于外形上的直接表露,而是力在通过造型语言的隐喻性传递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敛。抓髻娃娃在民俗中主要具有繁衍和生育的职能,喻意为子孙延续,多子多孙,所以在这种人物形象的创作中,连续性、喜悦感、满足感的的表现尤为重要,图中父亲站在孩子的肩头,母亲站在父亲的肩头,象征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