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ID:1117139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_第1页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_第2页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_第3页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_第4页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摘要:提到苏轼的词学观,多数人所关注的便是他“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苏轼把写诗的手法移植到词中,打破了词作为音乐附属品的传统,使词成为像诗一样可以自由抒情言志的独立的文。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在宋初文坛,文人学者基本默认词为“艳科”“小道”的观点,认为词只是写诗之余的游戏,难登大雅之堂。词的作用和地位与可以用以“载道”、“明志”的诗歌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轼把诗词并举以诗论词

2、,旨在破除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把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从而推尊词体,提高词品。其《祭张子野文》云:“微词婉转,盖诗之裔”。①在此苏轼指出词是诗的苗裔,即诗词是源与流的关系,两者一脉相承,只是外在的艺术形式不同而其内在本质和表现功能是完全一样的。词是“诗之裔”揭示了词的渊源,一方面为苏轼提高词的地位寻找到了历史依据,另一方面也藉此指明了词创作所应遵循之方向――倡导“以诗为词”,以诗的意境与表现手法入词,为宋词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以诗为词”最早见于陈师道的《后山诗话》,陈师道批评苏轼的以诗为词“要非本色”,笔者认为这主

3、要是基于两点:一是说苏词不和音律,违背词作的音乐规范;二是苏词追求豪放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违背了婉约词的传统。陈师道提出“以诗为词”本意是对苏词进行批判,但姑且不论其本意的褒贬,这四个字用以概括苏词的创作手法是颇为精当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以诗为词”,其具体内涵又何在呢?  对此,朱靖华先生作出了较为全面精当的概括,他认为“以诗为词”简单来说,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就是把词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根据先生的观点,“以诗为词”的具体内涵大致可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题材的

4、扩大  苏词所关注的不只是前人嚼烂了的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而是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②不论是咏物怀古,品评时事还是描摹山水,抒写情怀,都可以用词来表达。他把传统的表达女性情怀的柔婉之词变成表达士大夫抱负的豪迈之词,在词中尽情抒写人生理想、独特的生活体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他用词展示自身政治抱负,如《泌园春?孤馆灯青》中“至君尧舜”的理想;倾诉自己的眷念哀悼的感慨,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年年断肠”的哀婉;叙述生活中的事件,抒写人生感受,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中三更归来,“倚江听江声”时的心绪;表现兄弟之间的浓厚亲情,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千里共婵娟”的期盼;此外,还有表现对人生哲理性思考的词作,这在他之前的词人的作品中是十分少见的,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上阕写景,春色已晚临近初夏,此时红褪青茂,燕雀飞跃,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勃勃生机。下阕转为写事抒写情怀,在如此清新明丽的环境中“多情却被无情恼”,空余佳人笑。多情与无情的

6、矛盾,自是可以看成是行人与女子间情感的差异,但也不妨当作是每个个体所可能经历的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间的差距,理想与现实本就差异巨大,即使做了万全的准备也会常常被无情的现实所打败,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从极平常的生活事件中概括出了极具哲理的内涵,可谓是苏词的精妙高绝之处。因而,苏轼作词极大地丰富了词的创作内容,促进了词体内容的大解放。  苏轼在向内心世界开拓的同时也注重向外在世界的开拓,不仅在词中描绘了其本人的日常交际、游览、读书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虞美人?有美堂赠

7、述古》,“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月下的江水澄净清澈,碧如琉璃,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月光下江水的情态,美轮美奂竟不似人间之物,格调壮阔而意境优美雅致。苏轼对词的题材开拓的一个更值得注意的方面则是他创作了一系列的农村词,描绘清新活泼的田园风光,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情态,以及作者自己身处农村的心态趣味,给宋代的词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歌咏山水自然、抒发豪情抱负、咏史怀古等此类题材在诗歌中极为常见,本就是诗歌的常规内容,但在词作中就比较少见。而苏轼用词来展示这些题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词的严格界限。  (二)对诗歌创作手

8、法的大量借鉴  苏轼作词大量借鉴了诗歌的创作手法。首先,他引诗序入词,而在此前词人多以词牌为题,不另立题序。到了苏轼,他的许多词作都有词序,这一方面是承袭了“诗序”的传统,另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的文体,用词序来交代创作缘由或作者情志,是必不可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