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70112
大小:5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建设等,都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各地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设立,从最初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的13所到2014年7月的1327所,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要想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关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外教育界开始借鉴来自企业界的管理技巧,其中全面质量管理是最为流行和通行的一种。例如,美国在1991~1992年间就有近150所大学采纳了全面质量管理
2、。我国的一些高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如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最初由美国管理学家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VallinFeigenbaum)提出,参照国际化标准组织(ISO)的定义,它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通过使顾客满意、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以顾客为导向、要求全员参与,通过系统管理和过程控制,实现质量的提升。 在各类学科、技术和理论不断交融
3、的今天,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制定特色鲜明、符合顾客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使顾客满意。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将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前提。 (一)高职院校的顾客定位和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提供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其顾客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顾客--学生,二是间接顾客--企业。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也有部分是实行5年制高职培养的初中毕业生,还有少数是实行中高职衔接3+3培养方式
4、的中职学生。无论是初高中毕业生还是中职毕业生,其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需求,即获得高等的、职业化的教育,包括掌握够用的专业知识,具备专门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即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实现高品质的就业。企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的间接顾客,他们的需求也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需求,即获得高素质的,具备良好职业能力和技能,并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即这些人才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切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人
5、才培养目标的共性与个性体现。 从上述分析来看,学生和企业这两类顾客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他们都希望高职院校能培养和提供面向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基本需求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部分。但是,各高职院校所处的地域位置不同,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方式不一,学校原有的办学基础和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除了以上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共性目标之外,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满足学生与企业更高层次的需求,彰显各自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制定具体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应该面向区域、服务经济,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行业的特点,以及校际差别、专业基础和特色,制定并体现
6、人才培养目标的个性部分,从而切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学生高品质的就业。 二、实施持续改进、全程控制的人才培养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强调对质量管理的全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和就业创业指导。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这三个过程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设置过程的质量控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规划专业;第二阶段是开设专业;第三阶段是评价专业;第四阶段调整专业。从专业调研、制定规划开始,到专业调整,再到结构提升,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动态调
7、整、持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就是增加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贯彻专业面向地方、服务经济、对接产业的思想。 首先,在规划专业阶段应通过调研,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跟踪产业发展状况,关注产业发展重点及趋势,特别是关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制定自己的专业规划。其次,在开设专业过程中,应根据行业对产业的需求,与产业配合,将专业深度融入产业链。再次,在评价专业时,应以行业对专业的认同、社会和企业对专业的评价作为专业生存、发展或淘汰的依据。最后,在调整阶段,应根据专业服务经济发展的原则,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对专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与地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