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doc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doc

ID:11162345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lmf666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doc_第1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doc_第2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doc_第3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摘要:当今时代,科学知识不断增加,不断更新,学生不必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必须理解科学中的精华内容,如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事实、假说、理论和定律等,它们是未来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与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背景依据操作要点反思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多次改革中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一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2002年已被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今年已在我市等几个实验区使用。新课程来了,它的核心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第一项变革,就是怎样设计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围绕什么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可模仿?这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我们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如果新课程在实施中依然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那将与课程改革的本意相去甚远。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课程内容的变化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化,真正做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一策略思想展开的,这说明“探究式”教学是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2、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教学方式的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学生能够记住约20%的内容;学生对他们看到的实物现象能够记住约3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到实物现象,能够记住约60%的内容;如果是学生亲自探究过的,则能记住约90%的内容。这说明“探究式”教学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3、从物理学科的特点看: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而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是借助于实验得到的。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才能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从这点出发,较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去的。三、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认识“探究式”4 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萨奇曼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他坚信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鲜事物,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资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是与“灌压式”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点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它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并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四、“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经过我们教学的摸索,我们提出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创设可从生产、生活科技等现象、演示实验、故事报道等入手,或激起疑问,或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探究的动力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敏感和丰富的联想与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争辩。好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猜想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的,而不是凭空瞎猜。但教师在这里不必追求严密的逻辑性,要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中,我们可叫学生自己照镜子,谈谈各自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要渗透科学研究的策略、方法。先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再对每个局部进行微观设计,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织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设计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把思维过程暴露出来,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也可以站在学生的思维层次上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指向,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要注意的是方案设计不仅仅为解决问题,我们要在设计过程中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时方案可能并不完善,可留待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修正、完善。开始阶段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可提供一些方案供学生选择以降低台阶。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中,在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时,可启发学生探究:(1)怎样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要测几个量?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怎样?(3)仅测一组数据是否可靠?你能否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学生讨论后,然后才叫学生做实验,去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4 方案出来后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查找资料等活动来实施方案。有时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现,设计的方案不合理或不完善,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修改。这里要注意对学生科学态度的熏陶,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一丝不苟、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科学修养。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在实验现象和结论间架起思维的桥梁。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吸收别人的思想。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中,在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反思应用迁移反思探究过程,梳理思维线索,可使学生的认识深刻化、理性化,也能帮助一些基础差的同学。更重要的是反思、总结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总结探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喜悦,这也是学生再探究的动力来源。在应用中巩固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新知,一方面要巩固新知、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五、“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后的反思1.精心设计探究题是保证探究质量的前提精心设计探究题是探究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从教学目的看,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的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是使教学过程由教师向学生主体转化的桥梁,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地位,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发展。讨论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启发性:学生探究的问题最好一经提出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的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一经提出就将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上,必须通过联想、通过收集或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索才能将结论整理出来,而且每个学生作出的结论可能与其他同学是不一样的。(2)问题要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选择难易适度、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得到提高的问题。太难了,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了积极性会放弃探究;太容易了,也不会引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一般来说,探究的问题至少要在学生的思维上拐一个弯,即至少要有难、易两个层次,同时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胜任。这样既能为学生的思维留有用武之地,又能扩大参与面,使学生产生成就感。2.落实各项准备是保证探究质量的基础探究的氛围与质量,同探究前的准备关系极大。教师要细心指导学生作好准备。(1)明确问题:探究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的实质,了解解决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讨的主动性。可以在教室黑板上书写醒目的探究题和学生的一些主要观点、论据。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中,应使学生明确要探究的是: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成的是实象还是虚象?(2)学生探究用的实验器材:探究是根据一些生活、实验现象等基本事实,运用基本观点、方法、规律进行分析,做出结论的活动。为了探究的顺利进行,事先要准备好实验器材。4 3.因势利导是提高课堂探究质量的关键“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交流,在相互启发商讨中,自己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交流,并非放任自流的盲目探索,教师要将学生自发的认识加以正确的引导。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引导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对每位学生发言的点评。在课堂探究中,学生常常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发言上,而不太善于通过相互交流提高自己。因此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用一两句话点评。点评的内容是发言学生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或发言中的闪光点。这并不是对学生发言的裁判,而是帮助学生获取、组织评价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发思想碰撞,或启发学生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互相学习。(2)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认识。在讨论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出现某些观点的错误。对于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清的重要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而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发现错误,通过进一步的讨论,走出误区。例如: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中,很多学生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发现错误,走出误处。4.探究式教学特别要注意的是情景、留白、和反思探究强调体验,没有情景就没有体验,情景也是猜想的依据;留白就是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要有思考的余地;要重视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当然探究式教学要把握好度,中学教学不可能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内容都用探究方法,可选择一些点进行探究活动,通过一个点的突破,辐射与相关点的联系。以上是本人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更新和灵活运用。参考文献:1、《人民教育》2003年9月《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2、《认识学习的意义》李明编著3、教育部颁布的《物理学课新课程标准》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