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53516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个私经济――化解就业难题的突破口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个私经济――化解就业难题的突破口论文..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结构调整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诸多因素影响,江西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而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化解城乡就业难题找到新的突破口。虽与发达地区和新形势发展要求相比,江西个私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发展空间和就业潜力十分巨大,尚待进一步挖掘。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应加速个私经济发展,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力促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一、江西就业形势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一)江西就业形势的基本现状。
2、1、总量增长。2002年底,全省社会就业人员达2130.6万人,比上年增加75.8万人,增长3.7%。纵观十年来就业总量变化状况,1993年逐步上升,1997年升至波峰(2120.6万人),1998年开始下降,2001年跌至波谷(2054.8万人),2002年又急剧上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1998-2001年就业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带动能力下降,以至于新创造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需要。据统计,2001年全省国有、集体单位就业人员仅330.7万人,比1997年减少75.3
3、万人。而2002年就业总量剧升的重要因素在于:个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加速推进,使之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02年全省个私经济从业人员达214.2万人,比上年增加88.2万人。2、结构优化。一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渐趋合理。2002年底,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964.5万人,所占比重为45.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1166.1万人,所占比重为54.7%,已处于主体地位。纵观十年来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持续上升的产业结构升级规律
4、。二是所有制就业结构逐步优化。2002年底,全省国有、集体单位就业人员237.7万人,所占比重为11.2%,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三资等其他经济单位就业人员315.5万人,所占比重为14.8%,比上年上升6.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数已超过国有、集体单位就业人数,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3、素质提高。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53.7%的在业人口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比十年前的37.2%提高16.5个百分点。其中: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7.9%,比十年前提高12.3个百分点;拥有
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9%,比十年前提高1.8个百分点;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9%,比十年前提高2.4个百分点。小学、半文盲或文盲低文化程度的在业人口比重为46.3%,比十年前的62.8%下降16.5个百分点。在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结构的积极变化,充分说明全省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二)江西就业形势的变动趋势。1、供给增强。2002年,全省劳动力资源总数291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随着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步入劳动年龄,新成长的劳动力将进入增长的高峰期。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
6、,2001-2010年期间,全省新成长劳动力约770万人,扣除退休年龄劳动力,净增劳动力约400万人,平均每年净增40万人。其中:“十五”期间新成长劳动力445万人,扣除退休年龄劳动力,净增劳动力约290万人,平均每年净增58万人;“十一五”期间新成长劳动力325万人,扣除退休年龄劳动力,净增劳动力约110万人,平均每年净增22万人。从变动趋势看,“十五”期间,全省净增劳动力将在高平台上运行,2005年达到最大值(66.8万人),此后逐年下降。这一趋势使得当前的就业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2、需求不足。据测算,1
7、993-1997年间的GDP就业弹性系数为0.24,而1998-2002年间GDP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01,即GDP每增加1亿元对就业增长的带动能力由2400人下降到100人。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实际就业需求量呈下滑趋势,与高速增长的劳动力供给的差距在扩大。究其原因:①投资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能力减弱。随着国家投资的重点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部门转向带动就业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江西经济开始经历一个结构升级的调整过程,单位资本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据测算,1998-2002年,全省每百万元投资增加
8、带动的就业增长量仅35人,比1993-1997年的96人下降63.5%。②国有企业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减弱。长期作为吸纳城镇劳动力主体的国有企业,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减员增效,就业岗位急剧下降,逐渐转变成城镇劳动力的净排放部门。2002年,全省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由历史最高值343.2万人(1995年)下降到214万人,减少就业岗位129.2万个。③乡镇企业吸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