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

ID:1114577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_第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_第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_第3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_第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论文..毕业【摘要】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三农”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大提出..毕业,“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逐渐重视和组织领导的加强,使农村劳动力

2、转移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劳动力的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与规模。一、制度因素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国家政策的限制和歧视(1)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自50年代以来实行的一项管理住户和人口的政策,包括掌握和控制住户人口的地区迁移等多项内容。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大量的隐性失业者,限制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尽管从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户籍制度在限制农村人口迁移方面的功能日益削弱,于是许多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城务工,

3、但是在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下,这些流动的人口在进城以后没有正式身份,在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很多困难。近些年出现的“民工潮”就使其弊端更加暴露,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实现稳定的转移和就业,现有的城市管理系统也无法对他们行使正常的管理职能,导致许多不安定现象的产生,给社会造成许多混乱。(2)就业管理制度。现行的就业管理制度导致劳动者在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不平等的待遇,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的总量、就业时工种选择等实行严格限制,这都严重挫伤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总之,在现有制度和政策的影响下,进城农民的利益很难保证。即使我国对户籍管理已开始

4、松动,不少省市城市已突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但是对农民进入城市的各种歧视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3)社会保障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明显呈现出二元结构。目前我国城市基本建立了以社会保障为核心,以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长期忽略,土地就成为了农村劳动力唯一的养老保障,如果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就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一旦失业,基本生活难以保证。因此,在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未能真正全面建立的前提下,我国农民安于现状,求稳怕变的思想严重束缚着他们离土离乡的脚步。2、农村土地制度的制约按照国家法律规定,

5、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集体所有制。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项土地政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间接的就业保险作用,因为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劳动力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然而,也正是这种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的存在,造成农业生产分散于各个农户家庭。这种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在新时期已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它对引导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表现出制度上的严重滞后性。3、劳动力转移的法制建设滞后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转移到城市或外地的劳动力,经常发生工资拖欠或不兑现,

6、出现工伤事故,不按协议履约、劳动安全缺乏保障等现象十分普遍,在客观上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20世纪80—90年代前半期,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瓦解了人民公社制度和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中国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它作为我国农民冲破城乡壁垒和传统产业分工格局的一种创举,在发展农村工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由1983年的3221.91万人增加至1988年达到9545.5万人。到2000年,乡镇企业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亿人。但是,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进入90年代后期,乡

7、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逐渐呈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1、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我国的乡镇企业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其发展初期资本的有机构成低,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将面临规模庞大、体系健全、技术先进、激烈竞争的城市工业。为此,乡镇企业不得不选择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逐步提高技术进步的同时,必然加快技术替代劳动的步伐,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以应对现实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了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下降。2、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很低我国的乡镇企业存在着布局分散、起点低、规模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