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4023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浅议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校中职学生的规模和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及时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成了一项迫切的教学任务。针对这一问题,文本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成因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3-02一、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71.内在因素。人的心理形成主要包括了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内因是主观因素,是心理形成的源动力。首先,中职学生从年龄
2、上讲,属于青春期,身体发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然而思维发育仍不成熟,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本身在心理上就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是成人,有能力有气魄,另一方面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还不脱稚气。其次,中职学生大多来自乡镇的农村家庭,家长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家境相对贫穷。这使得有的家长对子女的生活与管理缺乏关爱和沟通,没有在子女身上有更大的感情和资金投入;有的家长管教粗暴,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有的家长不主动与学校联系,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其子女在学校的所作所为听之任之,好坏
3、不问;有的家庭结构不完整等等。这些原因促使中职学生形成多重心理问题。2.外在因素。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教育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高职兴起,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更容易走进高等学府,高中、大学一直是青少年和家长追求和首选的地方。中职对于相当多的学生来说是在进入普通高中无望的情况下的选择。有些学生是不明不白进来的,要问到中职学校来学什么,很多学生回答不准确甚至不知道;有些学生在没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就被一些初级中学教师贴上了“后进生或差生”的标签。其二,许多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着偏差,其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生存的需要和
4、竞争的激烈,许多中职学校把工作重点投入到了招生工作,教学工作的创新相对滞后,导致不少学校的教学质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第二,相当一部分老师没能切实转变观念。我们经常听到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如何的难教,如何的懒惰,一届不如一届等等。老师的心理变化使得他们在工作中产生了不良情绪和后果。第三,在实习期或就业问题上,现实社会和校园教育的反差,学校推荐工作的疏忽或不如意,也强化了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7因此,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踏入校门开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问题。从学生刚到校报名和入学一段时间来的调查统计,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和
5、学生一开始就对中职层次的学习存在偏见,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从思想源头就存在与高中学习的心理反差。这一切都在说明,从一开始,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存在的。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自卑与自尊交织。它是中职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由于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是因为上不了高中,才勉为其难地来读中职的。来的时候已经不是非常的自信,认为自己和同龄人比较,前途渺茫,努力也是没有用的。同时,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正值“旺盛期”、“迷惘期”,带有相当的幼稚与天真,其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他们过分留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甚至漫不经心的一个习惯动作
6、和一个微妙的表情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自尊心的颤动。像按成绩排名次、调整座位、选拔干部、挑人发言之类等。这种自卑心理和强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内心冲突的个体,表现在行为上无所适从,行为怪异,有些甚至用过激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法现象来表示自己的勇敢,引人注意。72.焦虑和依赖并存。一类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校期间上课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实习期间得过且过,没能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很好的联系起来,以至眼看毕业临近,才发现自己该学的知识都没有学,该拿的证书都没有拿,该掌握的技能没掌握。
7、马上就要毕业了,拿什么去和别人比,拿什么去工作呢?于是内心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是好。另一类学生从小养成依赖习惯。在家依赖父母,在校学习不思进取,理论学习蒙混过关,实训操作马虎应付,缺乏理论知识,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3.盲从和逆反同在。随大流、没主见,是部分中职学生的真实写照。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表明:在班级迟到、旷课、不上早操,不上晚自习的学生当中,故意违纪的学生是极少数,其它学生都是盲从心理在作祟。这样的学生没有主见,意志薄弱,心理问题明显。同时,作为青春期的中职生,虽未进入社会,但又比其他青少年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往往以不同的视角看
8、待人生、看待问题。但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距离,表现出种种不适,由此形成了逆反的心理。三、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