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39431
大小:252.00 KB
页数:106页
时间:2018-07-10
《09年人民时评1-6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如何过好“紧日子” 经济困难时期,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建设,企业需要扶持,社会事业需要投入,要花钱的地方变得更多,迫切需要政府勒紧裤腰带,过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经济建设,用于改善民生。这是政府能为改变经济困难局面所作的直接贡献。 “紧日子”怎么过?不少地方政府推出了新举措。例如,广东、浙江等省最近相继推出今年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经费预算等“零增长”目标。这样的做法,恰恰传递出了政府部门过“紧日子”的态度。 政府过“紧日子”的实际效应和意义远非简单的“减法和加法”。
2、不管国家在什么样的发展时期,有什么样的财力状况,政府的大手大脚、奢侈浪费总会触动社会的敏感神经。在目前这样一个紧要时期,人们期望通过“紧日子”看到政府带领大家共克时艰的一种果决态度,一种实际作为。 要不要过“紧日子”,已经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能不能过“紧日子”,会不会过“紧日子”,有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措施和制度来保证把“紧日子”过好,可以说,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过“紧日子”的基本要求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服务质量不打折扣。不能说,裤腰带勒紧了,服务质量就下来了,该办的事情不办了。话说回来,即使是过“紧日子”,政府的用度相对来说还
3、是要宽松得多,公务人员仍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对政府来说,过好“紧日子”,又何尝不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契机? 这里有必要强调拉动消费不等于鼓励浪费的观念。在公务交际中,经常看到以“拉动内需”为名义的大手大脚。这样的借口和观念要不得。我们提倡的是健康消费、理性消费,而不是奢侈浪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大头在基础设施建设,在广大的农村,在有条件消费的市民那里,而不在慷公款消费之慨。 财政支出应该公开透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这是推动政府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杠杆。只要不涉密,不涉及公共安全,很多信息都应该对社会公开。我们的财政支出,一直在强
4、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应该让公众了解。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也可以推动财政预算和支出更加科学、合理。106 某些领域还可以依靠改革来推动过“紧日子”。比如公车改革,在不少地方搞得有声有色;比如公车工作日按号限行等,既节约支出,又减少排放。没有听说哪个地方因为车改、限行等使得公务员变懒了,该办的事不办了。这样的改革只要有依据、有章法、有效果,就可以尝试在更多的领域推行。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恒爱行动”缘何激发慈善热流1月6日,当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孩子们穿上由“恒爱行动”捐赠的毛衣时,温暖的不仅是孩子们自己。 由恒源祥集团免费提供毛
5、线、“爱心父母”无偿提供手工、各地妇联组织实施,为贫困孤残儿童提供毛衣的“恒爱行动”,自从2005年开展以来,不仅让全国50万余人次的孩子受益,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爱心毛衣在温暖贫困孤残儿童的同时,也温暖着爱心父母自己。下肢瘫痪的王风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轮椅上完成她的爱心毛衣。盲人余立新在领取毛线时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觉得很开心。让编织者体会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恒爱行
6、动”延伸了民间慈善的网络,凝聚起相互支撑的力量。 去年以来,从南方冰雪灾害到汶川大地震,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民间慈善,让神州大地充满了温馨与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正是这些浪花般的真情付出,最终汇聚成了浩荡的爱心江水,感动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样的民间慈善不仅是灾害时需要,也应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社会行为。慈善的终极目的,不仅在于捐出了多少款物,更在于困难群体的切实受助,在于国民心灵的净化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间慈善才是慈善的根本品格。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民间慈善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而我国慈善业的捐赠只有1
7、0%来自普通百姓。这固然与经济发展水平、慈善机制以及慈善文化的发达程度有关,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发展壮大民间慈善刻不容缓。106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积德行善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民间蕴藏着巨大的道德资源。如何引导利用这座道德宝藏,怎样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常态的民间慈善运作机制,让人们有正常的、畅通的、可靠的表达慈心善意的渠道,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无需复杂程序,无需雄厚资本,只要动手就可参与,参与的效果看得见,这是“恒爱行动”的重要特点,正是这种平民化的“低门槛”,让普通职员、下岗女工甚至残疾人都纷纷加入到慈善行动中来;也正是这种看得见的透明爱心渠道,让人们
8、在奉献爱心的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