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36905
大小:12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0
《巧智之美与相声艺术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康尔 说相声是“笑的艺术”,殆无疑义。说相声正在由“笑的艺术”沦为“可笑”的艺术,或许会遭来非议,但现状确实如此。眼下,许多相声演员搞笑、逗乐主要靠三招: 第一招为“互损”。捧哏、逗哏登台之后,取笑对方成了必做的功课。从面相损到身材,从发型损到腰围,从近亲损到九族。总之,竭尽挤兑、埋汰、贬抑、诽谤之能事。似乎不拿对方的缺陷说事,叙事就无法进行。 第二招曰“献丑”。最典型的表现是,海里湖天地吹牛,吹自己怎么有钱、怎么有名、怎么有才、怎么有能耐,继而恬不知耻地奉劝别人拜己为师,直到牛皮吹破,丑态献够,找个台阶下台完事。 第三招是“耍活宝”。具体做法五花八门。
2、文一点的,走飚高音、仿名人、炫绝活的路数。野一点的,则将跳大神、哭亡灵、耍无赖的陈腐套路统统搬到台上来了,简直俗不可耐。 “三板斧”砍完之际,便是黔驴技穷之时。这样的相声恰似“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从现场效果看,观众是在笑。说得准确点,是有观众在笑。但此类相声品位不高,档次低下,实在不敢恭维。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钱锺书先生在杂文《说笑》中就把笑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跟着他笑”,因为他是“真有幽默的人”;一种是“我们对着他笑”,因为他太“可笑”,是个“假充幽默的小花脸”。相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正在变为“小花脸”式的“可笑”的艺术,实在令人遗
3、憾。 相声需要提高品位,这既是观众的期盼、时代的呼唤也是相声艺术自身发展的需求。如何提高品位?路径自然很多。笔者以为,研究巧智之美,追求巧智之美,应该是相声艺术脱俗祛野、走出困境的主要路径之一。(一)、 何为巧智?巧智,是喜剧艺术尤其是相声的重要构成元素。巧与智,本为单音、单字词。将二者联袂、合而为一使之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用法,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在盛唐诗人张彪的《杂诗》中,有“商者多巧智,农者争膏腴”的佳句。在权德舆的《丙寅岁苦贫戏题》中,也有“巧智竞忧劳,展转生浇漓”的诗文。 对于今天的学人来说,巧智这个概念之所以相对陌生,应与尚无为、去淫巧、重农轻商
4、的传统文化有关。在白居易的《赠吴丹》中,有“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的说道。在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也有“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的偏见。北宋的苏轼在七言古诗《和子由蚕市》中,也写过“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当然,对于巧智的贬抑与排斥,仅囿于所谓的正统文化。在民间文学、地方曲艺以及黎民百姓的日常言说中,从不掩饰对于巧智的追求。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俏皮话,则是以张扬巧智、突显巧智为能事、为快乐的。例如: 百家姓去掉个赵——开口就是钱。八百铜钱穿一串——根本不成调。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抬着空棺材下葬——目(木)中本无人。
5、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仁)都有。 拿裹脚布当鞭子——不能文(闻)也不能武(舞)。 这些生动的语言,之所以倍受天下百姓的偏爱,就是因为个中蕴含着巧智。 巧智,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如果,我们将崇高、优美、悲剧、喜剧、荒诞、中和等认定为美学的一级范畴,那么,巧智当为隶属于喜剧的二级美学范畴,起码可以与幽默、滑稽、讽刺等并列。 在《美学原理》中,叶朗教授写道:“喜剧作为一个审美形态,包含了多种因素,有滑稽,还有机智、幽默、反讽、诙谐、误会、夸张等;因此,喜剧的笑也不是单一的,它还可以细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如嘲笑,理智的笑(机智),轻松的笑(幽默),同情的笑(反讽
6、),戏谑的笑(诙谐)等等。” 虽然,叶先生没用巧智这个概念,但是,他所说的喜剧构成因素——机智,与本文论述的巧智的含意是较为接近的。当然,笔者以为,用巧智来指称这个喜剧元素,用巧智来命名这个美学范畴,内涵更精准,外延也更丰富。 何为巧智之美?巧智之美,是美感的一个类别。它指由巧生妙、因智得趣、巧智兼备、妙趣横生的审美感受。 姜昆与戴志诚合说的相声《埋怨》中,有这样的句子:“屎壳郎趴在铁道上,愣充大铆钉。癞蛤蟆到了马路上,愣充迷彩小吉普。”姜昆和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着急》中,还有这样令人难忘的说辞:“现如今,谁都能管你。大街上,除了戴黑箍的管不着你,其它的都能管
7、你。”观众听了之后,没有不笑的。因为他们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由巧生妙、因智得趣的审美感受。将这种美感命名为巧智之美,无疑是精准、恰当的,名实相符的。 长期以来,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以及从西方引进的整套喜剧理论,不能恰当地解释相声艺术中的美感问题,更不用说帮助相声界解决一些问题了。当然,美学界的这个疏漏,并不能否认巧智之美的存在,也不妨碍我们对于巧智之美的命名。 巧智之美,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不同于天成之美,也有别于拙稚之美。它有别妙、别趣,是巧思、睿智在作品中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是历代文人与民间智者共同创造的艺文经典。许多成语,如守株
8、待兔、削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