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3117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教学探究材料提炼偏及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探究材料提炼偏及正【编辑视角】依样画瓢、浅尝辄止、以偏概全……面对这些教育教学研究材料提炼中的普遍问题。如何理清研究思路,增进教育本质思考,提升材料、提炼技能?本期编发的这篇文章,以供实践者参考。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4289(2012)10-0025-03从研究材料中准确提炼成果、经验和观点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经常会遭遇材料庞杂、茫无头绪的困扰,不能有效地提炼材料,并最终影响研究质量。依样画瓢、浅尝辄止、以偏概全、一团乱麻和落入俗套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材料提炼中普遍存在问题。鉴于此,我们拟
2、通过实例剖析这些不当现象,以期探寻研究材料提炼的有效策略。一、依样画瓢5教师对研究过程作镜子式的实录,一一罗列,几乎未加提炼,如记流水账。包括哪个阶段做了哪些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等。因为缺乏理性的思考、效果的评述,没有经过“深加工”,无法形成自己的认识、见解和主张,从而导致研究价值与意义被低估。初次做课题研究的教师容易犯这个毛病。【例1】某老师的《初中生创造性地摘录笔记的研究》报告,其正文提纲为:第一阶段:1.学生摘录笔记现状的问卷调查;2.学生课堂笔记个案的比较;3.学生平常课笔记与公开课课堂笔记的对比;4.学生平常自学课文笔记与听课笔记完成质量的对比。第二阶段:1.收集到的有关注意
3、力、建构主义的理论等;2.阐述创造性地摘录笔记的理论;3.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第三阶段:1.监督、检查学生自主摘录笔记的情况;2.以几篇课文为例,收集多种摘录版本;3.总结。【诊断】以上问题,主要是教师缺少教育理论素养与不善于总结提升研究材料所致。由于一线教师学得较多的是教学设计类理论,且常是模仿别人,很少接触前沿性杂志、源头性书籍,因而对其他的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不能迅速在案例、叙事等材料和理论之间找到链接。没有教育理论的观照,教师必将受实践本身的局限和个人狭隘的经验所限制,只能是将身边的教育事件如实地反映出来,对“为什么要这样解决,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依据又是什么”等问
4、题缺乏深入的理性的思考。教师在事后也没有查阅相关文献以追根溯源。长此以往,反思能力也就弱化了。5【矫正】紧扣“创造性笔记摘录”这个着眼点,把病例1提纲调整为:一、学生摘录笔记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二、创造性笔记摘录的理论依据;三、创造性笔记摘录实践操作:1.学生课堂笔记的个案研究;2.不同课型学生课堂笔记摘录的研究……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摘录笔记的策略:1.2.3.4.……修改后的报告按现状分析、理论依据、实践操作和培养策略进行有序论述,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揭示规律、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一个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框架。二、浅尝辄止即对材料提炼不透彻,像煮夹生饭。尽管
5、对材料有所提炼,陈述条理也清晰,但是仍然被一些材料的外部特征与联系所迷惑,仅仅是对事物的表象做平铺直叙,没有去探索事物发展的脉络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核心要素及结构关系),系统性不强、深刻性不够。【例2】在工作中发现,每个教师申报的课题研究方案元素或有残缺、不完善,差异较大;也咨询过数位课题做得较好的教师,他们也不甚清楚其中的构成。于是,我们通过阅读教育科研方法书籍中有关课题设计的章节,检索大量课题设计的期刊论文,分析较为优秀的课题申报方案,在明白要“回答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比较,综合各方有益因5素,摒弃冗余,系统梳理得出课题研究方案“十四种构成元素及参考排序”。然后按课题方案中十
6、四种构成元素的一般顺序,对每种元素分别进行论述,形成了《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下称《方案设计》)的第一稿。由于文稿结构松散、疲沓,构成元素彼此关联不紧密,中小学教师对课题方案设计仍是无所适从。【诊断】显然,《方案设计》第一稿中对十四种构成元素的归类只停留在现象分类的水平上,没有使大量的材料脱离表面的具体形态,上升到抽象的层面,对材料的“认知”和“分析”不足,自然不能揭示材料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研究目的不明晰,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糊里糊涂,也就自然抓不住材料的精神实质(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一种倾向、一种意图或者是一种思想)。【矫正】为使中小学教师在课题设计时有个可参照的操作
7、模板,《方案设计》第二稿先是在前一稿已得的“课题研究方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构成元素、展开时序”表中,“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再插入与之对应的设计“意图指向”;然后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十四种构成元素分别归入“背景新、主题清、任务明、道可行”之中,并逐一展开论述;最后呈现“课题设计的思维导图”作为整个总结。这样各个方面关系被拢成一个整体,其中的发展趋势一目了然,全文结构严谨、前呼后应[1]。5大凡依据材料提炼观点都需要“概括─归纳─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