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28423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构建一、经济责任审计概述1.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承包人在从任职期间或承包期间所应履行的相关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对所在部门、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为考核使用干部或兑现相关合同的人事部门和监督检查机关等部门提供参考依据。2.党政领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是指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的部门、单位所发生的相关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的审计。审计人即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2、其执行工作的部门为审计机关,省市由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监察厅组建的审计室执行。审计对像即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发生的相关财政收支及各种经济活动发行情况的审计。它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地方党委领导干部和政府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其中,地方党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需时间较长,审计所涉及的面较广,对于促进地方领导干部勤政谦洁,提拔任用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层,广大民众以及海内外舆论的高度重视。2011年,审计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
3、对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2万亿。2013年6月,审计署再次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可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在今后的若干年中,都将成为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宏观经济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2011年参与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从审计的视角出发,谈一些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体会和建议。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构成及产生原因分析(一)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错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错位,是政府地债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关于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责任的界定,相关法律也只有原
4、则性划分,不够清晰、合理,地方政府面临权小事大的局面,地方财政压力逐年加大,导致需要通过不断举债来弥补资金的缺口。事权与财权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财政分税制改革延续到今天的。(二)地方政府目标考核我国长期以来过分注重用GDP来考核地方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地方政府在短期内需要依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投资项目或通过直接干预企业活动等措施来直接拉动本地区经济增长,导致地方财政支出上升,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就形成了举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迫切需求。而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机制导致部分地方官员形成了不正确的政绩观,造成行为短期化,不顾财力所限盲目上项目,通过土地财
5、政和举债进行大规模建设。(三)债务软约束我国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不列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也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在实践中,该条法律对政府部门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地方政府注册成立各种类型的投资公司,形成了数量惊人的政府融资平台,通过这类平台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现有法律没有对此类行为没有严格或明确的约束。地方政府通常利用掌握本地区各种资源的优势,运用各种手段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突破法律限制,造成地方政府性债务软约束。二、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思路和方法二、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原则和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相应法律、规章制度进
6、行建立的,以下是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依据进行的详细介绍:1.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原则审计指标做为经济责任报告的核心组成部,客观公正的为干部考核提供了参考依据,构建其指标的原则除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具体的审计原则构建审计指标:(1)以经济责任为主原则审计机关审计地方领导干部的目的是检查和评价其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通过地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营管理责任、财务责任以及重大经营决策责任等直接或间接经济责任的审计,分析经济指标完成数据,与任期计划目标相对比,评价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所管辖范围内经济效益的增涨情况以及
7、个人的主观进取的努力程度。(2)量化分析政绩原则经济责任审计做为监督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有效手段,可以运用静态和动态数职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发生的经济与政治活动中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量化评分,全面、客观的评价领导干部的真实政治业绩,避免了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3)区分现任领导干部与前任领导干部责任的原则由于党政机关发生的经济活动也是连续不断的,前任领导也会遗留一些未解决事项,有一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现任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果,导致其目标在任职期间难以实现。明确区分现任领导与前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即可以将防止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