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

ID:11123784

大小:4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0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_第1页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_第2页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_第3页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_第4页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第32卷第6期西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Vo1.32No.6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Edition)2006年11月NOV..2006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刘远碧,廖其发(1.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访学基地,上海市200062;2.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400715)摘要:在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在教育发展史上都起过里程碑式的作用.

2、学术界特别重视对二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但在对二人师生观的比较研究中,多注重对二人师生观分歧的论述,而对其共通之处的研究相对不足.赫尔巴特与杜威在教育目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虽体现出不同的师生观,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都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都认为尊重和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所有这些,对于我们认识和构建新型师生观有多方面的启示.关键词:赫尔巴特;杜威;共性;师生观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77(2006)06—0085—06在教育理论界,赫尔

3、巴特与杜威分别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在教育发展史上都起过里程碑式的作用.因此,学术界特别重视对二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中,涉及二人师生观的研究尤其是比较研究较少.在现有的少量研究成果中,多注重对二人师生观分歧的论述,而对其共通之处的研究相对不足.通过中国期刊网的检索,从1994年到2005年的12年间,虽然可以看到不少研究二人教育思想的论文,其中有些论文也涉及到师生观问题,但专门的比较研究二人师生观的论文仅有一篇"].这篇文章也主要是介绍传统视野中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命令一服从型师生关系以及

4、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放任一自流型师生关系.虽然该文作者认为传统观点过分夸大了二人师生观中的差异,忽视了其理论中的相同点,但对二人师生观的共同点的论述却不够详尽,其中一些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鉴于此,本文将对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异同及其启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一,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所谓师生观,就是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或相关的思想观点.这种思想观点既可通过直接的论述反映出来,也直接体现在全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中和相关的思想中,同时与所确定的教育目的也有直接的联系.因为教育目的是师生从事一切教

5、育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它对各种教育关系包括师生关系都有制约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过程,教育管理三个方面来考察和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师生观.(一)都强调教育者要为学生着想,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这不能不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观.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者要为儿煮的未来着想.因此,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是教育者当前必须关心的,他必须为使孩子顺利地达到这些目的而事先使其作好心理准备"..既然要为儿童的未来考虑,而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又各不相同,因此,"从教育本质

6、来看,统一的教育目的是不可能产生的."[2l4.为此,教育者应该把握学生将来"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与学生选择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一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即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等,以使其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最高的或终收稿日期:2006—07-15作者简介:刘远碧(1967一),女,重庆梁平人,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访学基地,访学博士,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教育史;廖其发(1952一),男,四川三台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

7、教育史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85极的目的,是由教师考虑和决断的,是实现可能目的应具备的道德人格等.杜威认为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人的价值,即学生自由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要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着想,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爱好,愿望和感情倾向等兴趣,特别是要重视学生现在生活和生长的需要[=3].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_4J4"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在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以增加生长的能力为其目的.""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l4I】.这种教育内部的目的就是儿童的"生活","生长

8、"和"经验改造".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二人在师生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方面有一定分歧.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赫尔巴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