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

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

ID:11122627

大小:365.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7-10

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_第1页
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_第2页
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_第3页
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_第4页
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口租界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武汉市鄱阳街街区为例第一章绪论1.1绪论历史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历史灵魂,独特的建筑和人文风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城市宝贵的财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广泛地存在于城市中的历史街区迫切地需要加以保护和更新,即在保护街区历史文化信息的前提下,改善建筑质量,整治空间环境。使历史街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承发展。1.1.1研究背景跨入新世纪的现代城市,具备多元化的特征: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同益明显,城市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地

2、改变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广泛影响城市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城市本身即是人类技术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高表现,在一些古老的都市、城镇和社区中,城市与自然相互亲和的景观特色、普遍具备的生态群落特征就已存在。然而今天,能够代表历史的建筑在发展中的现代城市里显得那么的孤独,他们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将遭到毁灭,后人将无法知道这些建筑来自哪里和为什么而来。许多历史建筑富有历史结构、意向和景观正在被遗失,现行的推倒重建的旧城改造方式强行将旧城区相对完整的历史建筑破坏,改造成新规划的分区结构,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对历史性建筑和自然环境产

3、生严重的后果。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历史建筑更新与再生"已成为城市设计与历史保存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常因参与者对“历史建筑更新与再生”的对象的认知不同,而形成不少争议,并造成实务推动上的困难。历史建筑的文化保护现状普遍令人担忧:“脱胎换骨”式的旧区改造,商业性开发破坏的文物建筑,假古董和静态孤立的保护措施。从另一个角度说,即是:历史街区单体建筑或环境的保护、修复水平很高,却难以形成整体协调的城市环境的问题;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信息与改善建筑质量、整治空间环境之间的矛盾;保护历史街区,控制街区开发建设与保持街区经济

4、活力之间的矛盾;更新导致的人口变迁与保护街区社会网络结构、保持生活真实性之间的矛盾。这主要可以归结为重经济而轻文化、地产价格因素促使的历史建筑亟欲改建以及居民普遍缺乏保存意识等经济、社会因素造成的。1.1.2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理论的梳理,总结和完善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理论,初步建立以建筑学、城市设计学科的方法研究都市历史街区的保护的基础理论框架。在运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单体的建筑保护到整个历史街区保护的延续在更新,从而在理论层面上拓宽研究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

5、护的视野。以此研究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的完善和发展做一点有益的补充,同时也为国内其它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的研究是对汉口租界鄱阳街街区为原形来思考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扩展研究。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具有普遍特征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上的深入研究。1.2研究对象和范围汉口的老租界是这个地区一段历史文化的象征,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和地域文化特征,是地区文明的最好见证,也是城市居住集体记忆的承载者。鄱阳街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一条街道,西南到江汉路,东北到黎黄陂路,长不足2公里,与两侧的胜利街

6、及洞庭街平行。中间与上海路、南京路、青岛路、北京路、天津路、合作路、兰陵路、黎黄陂路等多条街道相交,原分属英、俄两国租界。1.2.1租界遗产建筑物、遗址、非建筑物组成了文化遗产,其中,建筑遗产已经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遗产公约》中,文化遗产的定义有3个:(1)文物古迹——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部分和结构。铭文、洞穴、居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组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

7、互联系的建筑群体;(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的结合工程以及考古发掘遗址的地区。1.2.2租界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区内一般划分为保护区、建筑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1)保护区大小应该严格控制,其范围较小,一般是指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及其相关设施。在保护区内不得增建拆建或任何改建,只能在名城保护部门的批准下修缮或恢复原样。(2)建筑控制地带是指导对直接影响文物本身的环境控制,在此范围内可以从事建设,但不能影响文物的环境风貌,建设活动要得到名城保护部门的批准。(3)环境

8、协调区则以保护整个风貌区的完整和协调,不破坏风貌区的基本特征,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为保护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完整和协调,使风貌区内城市改造与开发的依据,必须对风貌区的建设活动内的建设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主要是确定风貌区的范围、性质和保护控制要点、如建设密度、容积率、建设高度和视觉走廊、人口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