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17749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营建“特色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营建“特色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营建“特色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张东兴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性。这个素养不仅仅是指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还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打造“沧州语文人”这个团队形象的时候,我们将平时所说的“教研活动”改称“研修活动”,“研究”与“修身”并重,将传统的教研活动只“研究事”转变为“研究人”——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就以两年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的沧州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大赛为例,谈谈我们具体的做法。 一、与时俱进:从“素质赛”到“素养赛”到“课题研究活动” 十多年前,有
2、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被称为“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多数是“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朗读等专项。2001年开始,我们基于素质教育的思想,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开始举办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质大赛。十多年的时间,我们一路探索,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2001年,首届教师教学素质大赛的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知识笔试、听力、朗读、写作等单项基本功能力展示,还包括教学设计、答辩、特长展示等综合项目的比赛。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答辩包括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认识,这都很容易理解,但是“才艺展示”却被一些人所不理解,认为这个跟教学无关。其实,作
3、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才艺,这样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也会融入日常教学中,利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实践证明,这个环节虽然分数不多,但是参赛教师非常重视,观摩教师也非常享受,而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生命活力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2003年,第二届教师教学素质大赛时,新课改已经全面推动,为了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弘扬“沧州语文人”的语文课改主旋律,我们增加了以“享受语文”为主题的演讲。同时,为了引领教师们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增加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测试。这两项内容的设置,一是凸显了课改思想的引领,一是强化了现代教学手段的技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是非常需要的,也是
4、发挥了教研活动的导向作用的。 2005年,第三届教师教学素质大赛,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让语文人生更美好。这样的活动主题继续高擎“享受语文”的课改旗帜,为“沧州语文人”描绘了“让语文人生更美好”的理想王国。在内容的设置上则增加了以“课改中我的‘知’与‘行”’为主题的演讲,这其实也是课改三年来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一次总结、交流和提升。 2007年,第四届教师教学素质大赛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教研活动思路上,我们彻底淡化了“比赛”的功能,将“教师教学素质大赛”和“小学语文专业团体培训”有机整合,采取了“合作研讨、比赛交流、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活动中提供了阅读课和作文课两节优秀课
5、例,并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就这两节课进行了课例研讨。参赛教师以课例为内容进行了评课。听课、评课就这样被纳入活动中来。参赛教师又分成三个人一组进行了合作备课,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了合作备课的成果,这个过程将朗读课文、说课以及课件制作融为一体,集体备课、说课、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被融合为一体。即兴答辩和才艺展示作为传统项目被保留。在参赛教师们进行合作备课的同时,我们又分专题进行了课改经验交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列出了“二十个关注点”让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明明白白观摩,明明白白思考。最后,我们对全体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进行了培训结业测试,颁发了培训证书。可以说,这次活动效率高,形式多,收益大,前所未有。
6、 2009年,从第五届开始,“教师素质赛活动”改名为“教师教学素养大赛”,这个变化代表了我们的学术活动更加注重教师的职业修养。我们将朗读、知识问答、现场答辩整合在综合素养现场问答环节,继续引领老师们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并有了非常重要的几个变化。 1.设计了“精彩十分”现场授课。 我们攻克了类似活动无法进行现场授课的难题,匠心独运地设计了“精彩十分”的现场授课环节:每位教师展示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每节课(40分钟)由四位教师轮流执教。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将参赛教师按照年级适当分组,每一课时不换学生换教师。“精彩十分”的设置还有一个内在的意图:主要攻克“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积
7、弊,用优质高效的十分钟教学来促使教师去思考和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活动方式的效果极佳: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课堂学习新鲜生动;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多样,精彩纷呈。以往的现场比赛类的公开课,参赛教师要执教一课时,很多教师都要在这一课时完成平时两三课时才能完成的整课书的教学,还要进行拓展延伸等,课堂成了被“挤压”变形的畸形课堂。“精彩十分”则“逼”着教师们去思考:十分钟到底能够教些什么?怎样教效率才高,学生才喜欢? 2.增加了教师的个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